< 蔡甸法院侏儒法庭位于武汉市最西端,与仙桃市、汉川市及汉南区接壤,管辖2个街乡镇,辖区人口8.5万,行政村62个、社区3个,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辖区案件类型以传统“三农”纠纷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各类合同纠纷为主。现有干警3名,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名,干警平均年龄31岁,一支“小小”的法庭队伍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发挥职能作用,释放能量。 建立“一庭两所”机制 奏响基层治理“大合唱” 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位于“基层的基层”,最贴近群众,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发挥着“神经末梢”的作用。侏儒法庭探索形成“一庭两所”联调机制,建立横向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高效联动,纵向搭建村庄联系站、巡回法律服务点和村民调解委员会配合,纵横交错,把人民法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强化日常工作保障、完善回访制度等举措,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无缝对接。 l 近两来,侏儒法庭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依托“一庭两所”联调机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数十起,涉及当事人百余人,有的案件当场办理了司法确认,有的案件及时履行完毕,共同的特点是当事人零成本在家门口化解纠纷。年6、7月份,陆续有某服装厂员工到法庭、司法所和派出所咨询劳务费不能按期支付问题,后该服装厂因经营问题无力支付四十多名员工劳务费,经过宣传和引导,员工们都愿意通过诉前调解化解,但服装厂负责人不愿出面解决问题,经过多方联系,法庭和司法所、派出所从各自职能角度,向服装厂负责人及亲属宣传、释法,分析法律后果、诉讼成本,最终服装厂负责人经过权衡利弊同意进行协商,并就劳务费支付问题与员工们达成一致方案,最终四十多名员工劳务费得到了妥善解决,经过后续回访,无一案件需要进入诉讼程序,让当事人“零成本”及时化解纠纷,这是“一庭两所”联调机制化解纠纷的一次生动实践。 发挥法庭一线作用 激发乡村发展动力 l 侏儒法庭辖区范围以传统农业、湖区为主,法庭处理的大部分纠纷都与“三农”密切相关,近几年,每年都处理数千亩因土地流转引发的各类纠纷,涉及到百余名农户和多个村集体的利益,侏儒法庭通过输出司法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l 年初,侏儒法庭处理一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30多名农户将余亩土地发包给某农业公司,因到期未付承包费且农业公司已经无法联系,农户要求支付拖欠承包费并解除合同,经过送达和调查,农业公司已经人去楼空,且因经营不善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案件下一步要进入公告送达程序,而公告和判决的周期,无疑会让余亩土地错过春耕季节,而农户们的承包费也难以得到保障。在随之而来的疫情期间,这个案件也一直挂在法庭干警心头,通过农户们提供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工商登记信息查询股东信息,多方联系,最终找到公司实际控制人,经过不断协调,在解封的第一时间,农业公司实际控制人与农户们通过调解的方式解除合同,农户们也顺利在春耕前将土地重新进行流转,接下来的农业承包费也得到及时支付。年,侏儒法庭还审理某村委会土地流转案件,在一个月时间内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一次性支付承包费19万元。 司法服务端口前移 深耕乡村法治土壤 侏儒法庭结合辖区乡村特点,持续开展“巡回法庭”、“以案说法”、“送法下乡”、“护校行动”等活动为群众提供订单式司法服务,精准普法,形成良好法治氛围。近两年,侏儒法庭累计进校为多名师生开展法治宣传,进村开展专题法治宣传10余次。 l 年5月份,在审理一起因雨阳棚定作款和质量争议引发的承揽合同纠纷时,法官将庭审现场直接搬进农家小院,并邀请当地部分群众组成“群众鉴定团”,通过现场开庭、就地“勘查鉴定”,案件当场调解并支付全部定作款,也为当地群众上了一节精彩的普法课,旁听群众纷纷向法官竖起大拇指。60多岁的王某和方某为邻居,年7月份,双方因口角发生纠纷,王某拿砖块敲打方某家大门并进入方某家中,双方矛盾再次升级致使方某受伤,因现场无证人,双方对于受伤经过双方争执不下,后法庭根据高度概然性认定王某致使方某受伤事实成立,并根据双方过错认定各自责任,王某从最初的极其对抗到收到判决书后主动支付赔偿款,王某说“别看我年纪大,你们讲的道理我都听得懂”,这是源于普法宣传的潜移默化,而王某的这个案件也成为了以案说法的一个典型案例,形成群众心中有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导向,营造文明乡风。 原标题:《“小法庭”助力“大战略”法治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xx/133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