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个存在感不太强的节气,没有“大暑”的酷热,没有“夏至”的仪式感,甚至也没有“小满”“芒种”那种对于农家的意义。 但是,小暑有两件重要的事:入伏、出梅。 入伏,即进入三伏天,天气越来越炎热,雷暴增多。出梅,即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结束。 小暑确实是个“冷门”的节气,可是,诗人们却各有各的心得。不信,你来读这20首小暑诗词,最适合今天发朋友圈。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唐代: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代: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十八日小暑大雨》 宋代: 申祷山川便作霖,耘苗时候想田深。 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 早稻欲花将就实,晚禾成叶未抽心。 天应不忍焦劳意,直自初栽已望阴。 《小暑日寄山甫二首·其一》 宋代:刘克庄 微官便有简书畏,贫舍非无水菽欢。 插架签存先世旧,堆床笏美一时观。 远书且问平安好,曾嗟嗣守难。 了却台参早怀檄,暂归亦可小团栾。 《喜夏》 金朝: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窗无一事,到西厢。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代: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代: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承提学佥宪陈先生垂顾用杜子美严公仲夏枉顾草堂韵》 明代:林光 瓜菜装排老瓦盘,先生含笑驻金鞍。 景撩岘首诗泉涌,酒劝铜鞮量海宽。 雨到分龙犹恨少,天当小暑尚微寒。 论文共有无穷意,不尽樽前竟日欢。 《物候》 清代:王润生 秋分斫早谷,寒露斫晚稻。 寒露无青禾,霜降一齐倒。 小暑一声雷,四十五日到黄梅。 小暑一条吼,拔下黄秧种赤豆。 《夏日》 清代:乔远炳 薰风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登沃州山》 唐代: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夏日无雨》 宋代:释契嵩 山中无雨,日日望云霓。 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 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 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 《石匣营作》 清代:玄烨 青岭横峰荫萝,时方小暑绿新荷。 蒲编诗兴光岩穴,虎士桓桓扣角歌。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代: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二》 宋代: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将会梦楼于摄山道中有述》 清代:姚鼐 太平门外雨初晴,又听新蝉第一声。 年光逢小暑,夹衣天气似清明。 山云近作迎人态,僧院归如返舍情。 未死故人重执手,举看藤杖一枝轻。 《七夕过李通政伯玉》 明代:王世贞 小暑初残节序嘉,探书因过邺侯家。 诸峰似取支机石,一水曾通贯月查。 巧向天孙分杼柚,工从司马咏琵琶。 清朝酒醒犹疑梦,玉露分明染鬓华。 《送章君之海宁教授》 明代:徐渭 大暑之头小暑尾,蛟龙忽带风潮起。 沃焦斜立水倒流,海外鱼虾跳城市。 乾坤非人谁料理,无一不是秀才事。 君今挟帐海宁去,坏屋荒田应堕泪。 《夜望》 元代: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久雨六言四首》 宋代:刘克庄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必大有年。 今日小暑,诗词君愿你享一夏清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xx/115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