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讯“武汉优质农产品卖往全国,上海、广州等地市民也爱上了‘煨’莲藕排骨汤。藕带等汉产特色水产品,有望做成亿元级产业。”11月11日,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暨武汉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三季第四场活动,走进东西湖柏泉农场强鑫合作社,在我市第一个“盒马村”精彩开讲。当天上午,近百名武汉三农战线工作者、优秀农业企业代表和市民代表,亲身体验东西湖“盒马村”彭家庄的生产生活,百万长江日报网友,透过直播镜头,共同聆听武汉农业牵手新零售、闯出大市场的精彩故事。(图为市民代表现场亲身体验东西湖“盒马村”彭家庄的生产生活。)走进彭家庄,亩蔬菜大棚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菜长得“真漂亮”,大小、高度齐刷刷的,像被整齐修剪过了一般。三年前,彭家庄和其他村庄一样,地里种得最多的是“农家三宝”:萝卜、白菜和包菜。无论寒暑,村民每天凌晨4时许就要赶到集贸市场卖菜,碰到行情不好,更要担心菜价下跌,甚至滞销烂掉。如今的彭家庄,成为武汉首个“盒马村”,地里种植的是芥蓝、西兰苔、鸡毛菜、矮脚白等高产值蔬菜,一年种植十亩菜地,年均纯收入达到20万元。“我们这儿的‘矮脚白’,整个武汉市都是最有名的。”在菜地里忙碌的村民陈喜珍说。“矮脚白”是小白菜中的优良品种。叶片肥大,口感细嫩,营养丰富。成熟后的矮脚白,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花朵,铺满了田间。陈喜珍挖出一棵矮脚白,“大尺度”剪掉根茎部分,只留下最鲜嫩的菜芯,“这样的矮脚白,才符合盒马的要求”。“这么漂亮的蔬菜,我们如果能在家里种,能当盆景了。”沿路参观,惊喜不断。经过西兰苔大棚,强鑫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农户生产。合作社业务经理蒋盛栋掰下几株成熟的西兰苔,邀请市民们品尝,“清甜味的,比西兰花更脆”。蒋盛栋告诉市民,指导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合作社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事项。从品种,到品质,到外观重量,盒马都有严格的要求和量化标准,农户只管把菜种好,保证高质量,就不愁销路、不愁价格。“不用起早贪黑自己去卖菜,白天把菜种好、采摘好,交给合作社后,农户们也过起了‘朝七晚五’的正常作息生活。”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新零售时代,已经全面开启。“新农业+新零售”,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大讲堂上,强鑫合作社董事长赵礼强、武汉木兰金秋农业董事长江晋、武汉欣沛园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明、果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华中区总经理张宇,进行了精彩讲述。以用户需求为生产导向,用大数据精准指导农业生产,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农业更加高效的同时,催生了强鑫蔬菜、木兰草莓等一批“能闯市场”的武汉新高端农产品品牌。近百种汉产优质农产品,通过盒马、果叔等新零售网络,走向全国百姓餐桌,以丰富的口感,缩小着天南地北各大城市间“饮食习惯”的差距。武汉正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步伐,走上强品牌、能致富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3年建起4个“盒马村”抢抓数字化农业新机遇带领村民致富(图为武汉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礼强演讲。)“作为一个农民,这是我获得的最高荣誉。”大讲堂现场,武汉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礼强,向听众们展示着他年成为奥运火炬手时的照片。身着工作服,赵礼强看上去干练而坚定。他说,自己作为一名“农民”奥运火炬手,在获得这份巨大荣誉的同时,更鞭策他承担起将致富的火炬传递给乡亲们,带领大家一起共同富裕的使命和决心。讲述合作社近年来的发展成果,赵礼强自豪地说,村里的人都少有机会坐上飞机,村里的菜却能天天坐,飞往全国各地,频率都赶得上“打的”了。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科技致富中心示范户、经济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现在的强鑫蔬菜合作社,拥有社员户,辐射达千余户,生产基地余亩,辐射面积达到上万亩。合作社的实力来自他们顺应时代变化,年4月起,与“盒马”等新零售企业的合作,推动合作社走上发展快速通道。赵礼强说,3年来,强鑫蔬菜合作社成为全国“盒马”核心合作供应商,在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仙桃市、汉川市等地,都建有种植基地,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设有加工中心,从种植基地的物联网终端,到农产品供应链端的数字化加工和营销,构建起智慧农业的新格局。“作为火炬手,我要领跑,不能掉队!”赵礼强介绍,合作社不断自我升级,开发新产品,提升农业生产效能,打破了“靠天收”的农业生产困局,为汉产优质水生蔬菜藕带、莲藕,和蔡甸泥蒿等一批地标品牌,拓展了销往全国各大城市的新零售销售网络。目前,合作社已在武汉建立起3个“盒马村”,今年9月,又在长阳火晓坪挂牌“盒马村”高山蔬菜基地。“强鑫合作社的生产链,延展到了全国最适合种植高山蔬菜的地方。”每个盒马村的农业生产,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供应链端实现了全链数字化,销售端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衍生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合作社的产品,成为广受市场认可的高端品牌,获得了更高溢价。农户得以专心种地,更专业、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户创造了更多收益。”紧抓产品质量打造产业标准木兰草莓牵手“新零售”助力品牌腾飞(图为武汉木兰金秋农业董事长江晋演讲。)“万亩草莓园,总产值超过5亿元,种植规模全国第六,高峰时日上市量百吨,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无到有,历经十多年,黄陂草莓的发展历程非凡。而作为当地草莓行业的龙头企业——武汉木兰金秋农业董事长江晋向市民听众讲起了木兰草莓的故事。选择在黄陂种草莓,江晋有着充分的理由。他说,黄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的木兰山周边地区,一度发展较为落后,土地撂荒现象严重,且地处丘陵,不易开发。但是,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丘陵地势,正好为草莓种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作为武汉后花园的黄陂,还能为草莓提供很大的市场。于是,江晋和几位浙江能人成为“草莓合伙人”,一起来到黄陂,流转土地,种起了草莓。“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江晋说,黄陂的草莓行业在这种积极氛围下,快速成长了起来。在此之前,这里靠种板栗为生,十亩地年收入都不过万元,改为种草莓后,一亩地年收入就可达到近3万元。“满棚草莓花,遍地草莓香,埋首地头忙,莓农喜洋洋。”讲到黄陂草莓种植盛况,江晋不禁吟起他作的打油诗。年至今,黄陂连续举办草莓文化节,形成了产业聚集之势,黄陂草莓的区域品牌逐渐打响。由木兰金秋公司打造的木兰金秋、木兰金莓、木兰娇莓系列品牌,从鲜果品质、礼盒包装到大物流包装的统一标识,都得到了市场认可,成为全国果品领域的知名品牌。年,木兰金秋公司与盒马达成合作,并成为武汉地区相关草莓品类的销冠。牵手“新零售”,也促进了木兰草莓的品牌提升。针对更加挑剔的消费者,更加苛刻的合格率,木兰草莓制定了更高的行业标准。单果克重、成熟度、含糖度、农残、整体品质、可追溯产业链……优良的品质信誉,让木兰草莓品牌,受到行业更广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xw/136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