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一、临危不惧,易凤翔喋血桂西北野车河 日军第11军在包围桂林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当面守军兵力极为薄弱,与制定进攻计划时的情况出入甚大,判断中国军队已集中兵力去阻止广东方面的日军第23军,因而决定乘机以第3、第13师团快速向柳州进攻,以早日攻占柳州及其附近的中国空军基地。 日军当即令其第3师团从荔浦向西经修仁向柳州南的柳江前进;令第37师团接替第13师团从南方攻击桂林,使第13师团从进攻桂林中腾出手来西经永福向柳州北的柳城及其以南三岔车站前进,尔后由南北合击柳州。 柳州位于广西中北部,下连南宁,北接桂林、湖南,西则直通贵州和重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11月9日,日军第13师团、第3师团分由柳州以北、以东和东南发起总攻。 当天中午,日军第3师团的第34联队由三门江附近强渡柳江,进至西岸;第13师团先头第联队攻入柳州北部;第师团先头第联队第3大队亦进至柳州机场南侧。 10日晨,日军攻占了柳州飞机场。守军第27军集团的第20军和第26军奉战区命令放弃柳州,向柳州以西山地撤退。日军占领了柳州。 第四战区放弃柳州后,部署第27、第16、第35集团军在柳州以西黔桂线上的宜山南北一线重新组织防御。由于中国军队撤退时缺乏有力的统一指挥,导致部队十分混乱和日军不费时便而可以穷追不舍。未俟防线形成,日军第3、第13师团已于15日不费吹须之力便攻占了宜山。日军又分别于17日和21日占领忻城和金城江。 11月21日,第11军令其第13师团马不停蹄,发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向贵州的独山追击。同时,令第3师团向都匀追击。 11月24日日军第13师团在南丹以南的野车河一带遭到黔桂湘边总司令部陈素农(黄埔3期生)指挥的第97军的坚强阻击。双方在此激战4天,日军势大,陈素农坚守的决心也不够,阵地终被突破。第97军第师团上校团长易凤翔在这场阻击战中率部顽强抗击日军,在兄弟部队撤退后仍然坚持战斗,在激战中,中弹身亡。 陈素农在这场战斗的后期表现不佳,在部队溃散落荒而逃时,他指挥无度,自己仅带几个随从逃回后方,在路上居然把绝密电码丟失。对此,黔桂湘边总司令部总司令汤恩伯大为光火,将他撤职软禁。后念浙江老乡之情不予重惩,但其仕途就此叫停。 易凤翔,别字羽羊,江西宜春人,年生。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学员总队中校大队副、上校大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易凤翔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2旅上校团长,第97军副官处长,第师团上校团长参加过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和昆仑关战役。 易凤翔牺牲后,国民政府军委会追赠他为陆军少将。 二、王辉武怀远阻敌建奇功却遭盟军误炸身亡 王辉武,湖北汉川人,年生。黄埔军校第6期第1总队交通科毕业。后又入陆军大学第11期学习。 “八一三”淞沪战起,王辉武任右翼军司令张发奎的中校作战参谋,其出谋划策,多所建树,以此深为张发奎所器重。淞沪战役后,调充军令部上校作战课长,曾参加南岳参谋长会议,听过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的报告,很佩服叶的军事才能,誉叶为卓越之军事人才。 军令部迁到重庆,王辉武曾奉派到遵义陆大报告几个大战役作战经过,并检讨得失。他用其所掌握的实际资料、各种图表数字,作了详细的分析,得到陆大学员的欢迎。年秋,调任第26军41师少将参谋长,参加鄂西、湘北几次大会战,屡建功勋。年第四战区长官张发奎任命他为长官部少将参谋处长,后调为战区干训团少将教育长。 桂柳危急时,统帅部己发表他为某师师长,因办理移交,未能即刻起行。恰逢日军深入,战局变化,张发奎留住不放,且命他为前线指挥官,在怀远设防阻击敌军,掩护机关和军民撤退。怀远地处黔桂路要道,背后是金璏江,再后就是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所在地六寨,再退后就是贵州。 王辉武深知这次阻击战的重要意义,此次临危授命,无论为国为民,自是义无反顾,责无旁贷。于是欣然承命,随即召集所部,晓以民族大义,趋赴怀远前线布防。受其指挥的尚有独立了兵第五团、炮兵14团,战炮总队和五辆坦克。王辉武是具有参谋和实战经验的军人,历年转战湘鄂,摸到了一些敌人的脾气。此次重临前线,沉着坚定,举凡阵地之选择、炮位之安置、兵力之配备、兵种之协同,无不周密计划,详为指示。 日军于年11月10日同时攻占桂林和柳州,自以为所向披靡,无与为敌,大摇大摆地向西进军。不料我怀远守军防守严密,待敌进入我火网以内,即以强烈之炮火予以猛击,使敌受到重大伤亡。这是大出敌军意料的。 日军遭到巨大打击,不得不设法对待,便重整军力,进行攻击。先以大炮轰击,然后以坦克为前导,步兵随后跟进。我各兵种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不怕牺牲,浴血抗击,一次次把敌人打垮,打退。 这样的激战,打了五天五夜,尽管敌人如何疯狂,多次进行强攻,但都未能得逞,且伤亡甚大,尸横遍野,狼狈而退。我军伤亡亦大,但阵地依然屹立,未曾动摇。王辉武几天几夜未眠,眼睛也熬红了,指挥所也险被敌炮击毁,他满身尘土,仍然坚定如常,沉着指挥。由于官兵用命,不怕牺牲,日军遗尸累累,毫无所得。 日军发现正面攻击不力,便转移主力,远道迂回。其右翼向罗城——安马一线攻击(安马在怀远西北15公里),11月18日,日军攻陷安马,继而向北进攻;其左翼以一个联队向北旺——金城江一线迂回,我37军未能阻止。此外,另有一个师团猛攻我第35集团军,并于拉烈附近之九度渡河,向都安前进。我怀远侧背受到威胁,长官部认为迟滞敌军之目的已经达到,便命王辉武部转移。 怀远这一仗之所以打得好,乃是由于王辉武能沉着坚定,善于用兵,又能以身作则与官兵同生死共存亡所致,故能沉重打击敌人,造成日军之巨大伤亡,从而贏得了时间,使数十万军民得以转移,增援部队得以赶到布防,继续阻敌进犯,缓和日军对贵阳、重庆的威胁。怀远阻击战取得的胜利,王辉武功是不可磨灭的。 王辉武回到长官部,晋见张发奎,张发奎对他慰勉有加,连声说:“你这一仗打得很好,打得很好。”张发奎还在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上,对王辉武所取得的巨大战果,出色地完成任务,当众予以嘉奖,并将其战功,上报统帅部。 11月底,王辉武随长官部转移到六寨,在参加张发奎召集的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后返回干训团途中,不料一群美机飞来,误将六寨作为六甲,以为大批日军涌进,便大投炸弹,炸死我官兵和难民三千余人,王辉武亦不幸遇难。王辉武未死于炮火横飞的怀远阵地上,却死于盟邦的误炸下,真叫人悲痛欲绝。张发奎听到噩耗,不禁号啕大哭,其部属随从,无不为之泪流满面,哀痛不已。 三、燕鼎九在河南汝南城郊力战被俘惨遭敌杀 燕鼎九,年1月28日牺牲于河南汝南,时任第一战区游击挺进军第22纵队上校副司令。 燕鼎九,字济,又名定九、寿祺,河南新蔡城关南街人,年生。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第2团第7连,次年10月毕业。年起历任黄埔军校第5期区队附,南京中央军校军官研究班学员队长、区队长,第6期军官研究班中校教育副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燕鼎九先后任河南省保安司令部军官教导队上校区队长,河南省第8区保安副司令,第一战区游击挺进总指挥部第22纵队副司令。 年1月下旬,日军以有力的部队以信阳为中心,沿平汉线由南向北进犯,企图消灭平汉线两侧的中国军队以及地方抗日武装,扩大平汉线占领区。 中国守军第一战区将主力置于日军进攻路线两侧,以游击部队同日军保持正面接触,诱敌深入,然后从两侧包围而求歼灭之。 1月27日,日军东路犯抵汝南城郊,燕鼎九率部抗击。 1月28日,日军佐柏联队攻占城西北角外的小教场,用重炮将城墙轰塌数处,接着以密集火力掩护发起冲锋。燕鼎九平时沉默寡言,不善于高谈阔论,即使在军校从事管理教育,也是通过规则性和普通道理的言传以及自己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纪律、奉公守法等身教启发和教育学员。但是打起仗来,他则生龙活虎,下达命令坚决果断,自己冲锋在前,英勇无比。 燕鼎九亲率突击队百余人,赶到小教场,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在枪林弹雨中来回冲杀数小时,手毙日军多名。游击纵队虽系师级规格,但兵力编制小,兵额又常缺员,除了突击队外,其余都是战斗经验不足,体力有所欠缺,只能从事执勤或后勤的人员。突击队越打越少,后援没有了。 燕鼎九还是坚决顶住,直到突击队官兵伤亡殆尽,自己也因战斗终日,滴水没进,精疲力竭而被俘。 日军俘获燕鼎九后大喜,企图通过他这位地方高级军官得到中国军队的行动计划。燕鼎九一言不吐,有回答的只是不知道。日军以为要给他来硬的就会供出我军秘密。他们用渗水的麻绳将他赤膊捆住,滥施酷刑。燕鼎九被日军折磨得体无完肤,血肉模糊,但他咬住牙关宁死不屈。他为了不受其辱,忍住巨大痛苦,用头猛撞墙壁,试图自尽。日军将他拉住,他便大声痛骂日军强盗。那时,他真是活着比死更难。 日军折磨燕鼎九多时,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用刺刀连捅他的喉管几刀。 燕鼎九终于倒在血泊之中,为民族抗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遗体在日军撤退后被部下收殓,运回他的家乡安葬。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少将。 后人诗颂燕鼎九:日进河南平汉线,挥军保卫汝南城。平时沉默无言语,此地冲锋吼怒声。激烈厮拼卿勇猛,终因力寡尔俘绳。残刑未了英雄志,壮烈牺牲奉赤诚。 四、陈师洛战死淮阴阵前 陈师洛,年牺牲于江苏淮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89军少将参谋处长。 陈师洛,字谋敦,湖南茶陵人,年生。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生。历任国民革命军师政训处少校训练员、中校秘书、上校主任、第89军部少将参谋处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师洛随冯兴贤的第33师参加淞沪抗战。上海失陷后转战江苏、浙江、安徽。 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89军由江苏保安团和警察队编成,所辖2个师原来番号为第、第师,后改用原有的第33、第师两个番号,军长韩德勤。 第33师原属上官云相的第11军团,在淞沪保卫战的末期苏州河地区战斗时投入,受到一定损失,撤离淞沪的途中又受损失,基层建制残缺不全。年2月,该师编入胡宗南第1军的第32师。年4月由江苏保安团重新编成该师,师长贾韫山。为充实第89军军部各处干部和加强力量,陈师洛从原第33师调入第89军,担任少将参谋处长。 年1月,鲁苏战区成立,于学忠为总司令,沈鸿烈为副总司令。2月,国民政府军委会任命韩德勤为副总司令。鲁苏战区所辖地域为苏北和鲁南津浦路以东地区,所辖的部队为第51军、第57军、第89军和鲁苏皖边区、苏北、山东游击队及两省保安部队。鲁苏战区以及华北的冀察战区的成立是为加强敌后游击作战,其级别小于以数字为序列的战区而大于集闭军,故其长官不称司令长官,而称总司令,但可以指挥集团军。 韩德勤的第89军在苏北一边抗日一边限共反共,陈师洛身为其参谋处长参与谋事。其所部有主力第89军,中央独立旅,江苏省保安处所辖的10个保安旅,李明扬、李长江指挥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11个纵队以及陈泰运的税警总团,号称12万人马。但所部军纪差,战斗力弱,经不起风吹浪打。 年夏,日军近之众,跨长江北上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没几天即打到阜宁。韩德勤所部在那地区有多人,不战而逃。韩不得不亲自出马,率第89军第33师迎战,坚持了五天五夜,最后也溃退。以致蒋介石知道了甚为恼火,大骂韩德勤无能。当地人民讥笑第33师为“三十三溜”。 年间,韩德勤所部主动配合其他顽军向坚持江北抗日的新四军进攻,重大的事件计有半塔、郭村、黄村等役,均被新四军打败。特别是当年10月间的黄桥战役,第89军惨败而归,代军长李守维(黄埔2期生)兵败落河淹死,损兵折将多人。 年春,日军对苏北进行扫荡。2月23日,日军向淮阴进击。淮阴为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所在地。黄桥战役遭受失败后的第89军元气尚未恢复,仓促应战。本为军纪和战斗力均差的部队哪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日军。尽管如此,陈师洛还是坚持就地战斗,在淮阴城保卫战中顽强抗敌,战至最后一口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政部追认陈师洛为抗日革命烈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xw/113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