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关羽,整个三国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华历史中最骄傲的人之一。

骄傲是关羽的性格底色,也是他无法改正的一个缺点。他超越不了自我,所以他始终会骄傲。当然,他也有资格骄傲。

阵斩颜良,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确的,斩将记录,关羽完成了;千里投兄,其中的艰难与危险不用多说大家也知道,关羽也做到了;水淹七军,这是关羽指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竟然吓得统一了北方的曹操要迁都,这也是关羽的成就。

一个智勇兼备,忠义两全的人,他的确有资格骄傲。其实,在我看来,关羽的骄傲有时很可爱。

对马超的骄傲是源于吃醋;对曹仁的骄傲是源于能力,这都是他可爱的一面。如果非要找一个不可爱的骄傲,那就是他对黄忠的不屑。

关羽对黄忠的骄傲

我们打开《三国志》,再看一看关羽对黄忠的骄傲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那是发生在蜀汉政权最巅峰的时候,刘备夺取汉中,自立汉中王,封赏群臣之后。那么,他又是如何封赏群臣的呢:

拔牙门将军义阳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镇汉川。备还治成都,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馀皆进位有差。

作为一个政治领袖,在取得了大规模胜利之后,对追随自己的有封赏,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按理说,关羽作为刘备的铁杆兄弟,他应该能够理解和支持刘备的这一用意。可他的表现却未免让人有些遗憾: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这样不是费诗处理机智,为关羽言明了利害关系,以关羽的性格也许还真就不接受这样的封赏。要真是如此,那关羽无疑就犯了君主的大忌,说是“欺君之罪”也不为过。

此次封赏的人有很多,黄忠只是其中之一。而且,黄忠在刘备夺取汉中之战中,是立了大功的。关羽为什么要偏偏看黄忠不顺眼呢?

黄忠的“没出息”

我们先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关羽在形容黄忠时所使用的措辞——“老兵”。

老固然指的是年龄,那兵指的自然就是黄忠的“地位”:

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

老黄忠在追随刘备之前,他的行政级别是“裨将军”。“裨将军”在最早的时候其实就是所谓的副将,不过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杂号将军”。

甚至说这根本就算不上一个将军。将军只是用来唬人的,这就是一个最低品级的下等军官。

既然是从军,那自然有上级军官和下级军官。黄忠从军多年,未遇到明主,没有发挥其能力的机会,最多就是个“大器晚成”,这又犯错了么?

在关羽看来,这还真是犯错。大家都知道关羽这个人很骄傲,但他再骄傲也不会脱离了时代背景。

而东汉末年的人才观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少年英才。我们来简单举几个例子。

曹魏集团的张辽,他被委以重任,被何进派去募兵时候的年龄是十九岁: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还。

东吴集团的周瑜,他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成为孙策手下第一军事主官的时候才二十四岁: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再说关羽,他与刘备的关系是“恩若父子”,而刘备是公元年生人,从这个关系中,起码两个人的年龄得相差5年以上,也就是关羽最起码要是公元年以后生人。照此来看,他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被封“汉寿亭侯”了: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这些只是很少的例子,在东汉末年这个推崇少年英雄的年代,很多人做出一番成就的时候,年龄都不大。

像什么荀彧、郭嘉、孙策、张昭、诸葛亮、法正,他们都是三十岁左右就很牛了。

所以,像黄忠这样的“老兵”,从军多年,却才只混了个“裨将军”。直到追随刘备后才有了成就的“大器晚成”,在关羽看来那就是没出息。

精英政治背景下的草根黄忠

东汉末年,是一个极端推崇精英政治的年代。所谓的精英政治,其实就是“家庭背景”。

这里面的精英包涵两类,一类是“世家大族”,另一类就是“武力豪族”。其实这两种精英的根源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偏向。

起初,他们都源于大家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大家族的特点就是有资源、有人脉、有威望,他们凭借这些给自己的后代搭建了一个不错的平台。

可是平台搭建好了之后,一部分注重知识的家族,开始走向“世家”的道路。他们奉行的是“儒”。这也就有了荀氏、杨氏、袁氏等世代为官的家族。

而另一部分注重武力的家族,他们则逐渐转变成武力豪族。因为他们掌握着社会资源,所以能够支撑其独立的武装力量,所缺少的就是在中央朝廷的助力。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西凉马腾和东吴鲁肃。

因为他们垄断了政治晋升之路,所以他们的家族能够在那个年代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甚至说一些小的武力豪族都要依附于他们而存在,以便给自己搭建更高的平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精英政治团体逐渐形成。而其所产生的影响就是如果不是精英,没有世家或者豪族的背景,势必会让人看不起。

关羽在这一点上也不能免俗。人们都说关羽“傲上而敬下”: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

善待士卒这是关羽为将的需求,至于他骄于士大夫,所骄的也无非是一些没有家族背景,或是他手下的读书人。对于真正的世家大族或者武力豪族,关羽的态度也不能免俗。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在得知马超归刘之后,只是想知道马超与他究竟谁强,而并没有歧视马超的原因: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马超的出身是武力豪族,这一点不是关羽可以比的。说白了,马超的出身是当时政治生态的主流,关羽还没有资格歧视马超。

至于蜀汉其他主要将领,即张飞、赵云、魏延的背景,咱们也可以简单的说一下。

先说张飞,他虽然不是什么大的武力豪族,但也是小的武力豪族。毕竟张飞是刘备集团第一个带资入股的人,他如果没有钱的话,是无法支撑刘备募兵的。

而赵云,则是实打实的孝廉出身: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郡举孝廉,这个身份在当时是有一定分量的。虽然并没有记录赵云的背景,但这个孝廉出身却是掩盖不了的。起码,这证明了赵云在向主流靠拢。

至于魏延,人家也是带资入股: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能够带部曲追随刘备,这起码证明了他有一定武力豪族的背景。毕竟部曲这是私兵,如果没有一定背景,那很难支撑起来养兵所需要的财力。

以关羽如此骄傲的性格,如果魏延没有背景,仅是凭借着自己而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他自然是不会愿意的。

从《三国志》上,我们可以看出,对魏延的任命,刘备是单列出来的,是排在最前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任命是为了突显魏延的重要性。可关羽却对此没有提出异议,他所指向的只有黄忠。

结语

在精英政治为主流的东汉末年,黄忠是一个无依无靠的人。他既非世家大族,也非武力豪族,还不是郡举孝廉,说白了就是一个无背景的草根。

这种草根,在那个年代想要出头想要获得尊重是很难得。而作为骄傲的关羽,他也不能免去时代背景的烙印。

所以,在面对黄忠这个既不是主流政治生态产物,且不符合少年英才的“老兵”时,他表现出了不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xw/113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