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头 本文作者:杏林谢记者。他当过医生,现在是记者,是好医网CEO。有人说:他是记者,他懂医生。“追求有良知的健康资讯”便是他的微博签名。 其实,好医生不难找。 无论是医生本人,医院以及其他健康服务平台,都在尽其所能分享便捷、专业、规范的医疗服务信息。但医院里从来不乏面容憔悴和焦虑奔波的患者。 “医生,加个号吧!” “我挂了一(两)个月您的号,都挂不到!” “医院,现在还在排队。” …… 医院场景,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有数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亿次诊疗行为,这说明我国就诊需求高;但对于个体而言,看病却是个低频偶发行为。低频偶发也意味着医疗信息的传播效率低、就诊体验参考渠道几乎为零。 图丨soogif 挂号就医是绝对个体化的场景体验,每个人的经历千差万别:遇到水平高的大夫,邂逅一位温柔的护士,拯救自己或家人于倒悬,化险为夷;或是遭遇一个麻木不仁的白大褂,混乱无序的氛围,漏洞百出的诊疗,看一场病生一场气花一堆冤枉钱…… 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迭,线上健康自助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它们为个体的低频偶发行为提供在线操作的可能: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就医体验,如在线预约咨询专家、电子处方开药、门诊缴费等。在门诊大厅排长队将成为历史,患者可以自主控制就医时间。 △在线轻问诊,专家直播答疑基础问题也逐渐受热捧 图为好医网斗鱼直播间现场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依然有成千上万的城乡居民,会苦痛于看病的不方便、不容易。随之而来,医院、对医生有着层出不穷的个性化、情绪化表达。但这些表达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扩散了负面情绪,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现实如此,在赤脚医生、“低水平广覆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诊疗体系,我国的医疗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不管怎样,医院里出生,医院里离去。看病挂号,如同读书求学、做饭、打麻将等社会行为一样,是有技巧的,是需要学习的。 停止抱怨和盲目的寻找,适应环境,寻找是高效的看病方法。病到底该怎么看?这里有些小技巧分享给大家。掌握了,连黄牛党都拿你没辙。 01 看病前,需要做相应知识的搜集和储备 除了紧急要命的疾病,看病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自己的身份、职业、地位,开始承担起医学院入学新生的角色。 医学院的入学新生,高中都没学过医学,你和他们的水平处于同等起跑线上,静下心来,你是可以胜任的。 问自己:我是哪里不舒服?譬如,不要含混地说自己肚子疼,因为,医生甚至不知道你的“肚子”在哪里。自己是胸口窝那一块的肚子疼,还是靠近会阴区那一块肚子疼;是右下腹疼,还是左下腹疼。 疼痛多长时间了?跟饥饿、吃饭、大便有没有关系?自作主张到药店买的药,有多大效果?医院?还医院?我大致准备花多长时间、花多少钱来看这个病?我是一定要刷医保卡看病吗? 看病前建议做基础资料搜集,当然这些信息要来源正规,不要轻信小道消息。 02 医院的实际情报十分重要 了解就医情报,获取到的一线“内部消息”,这是就医前很聪明的做法。 某天(年9月3日),医院QQ群里,群友问:“我医院第一号,医院下午是几点上班呢?” “两点半。”好医客服答。这样的问题其实蛮小的,但对就诊者来说,很重要,方便他合理、准确、充裕地安排自己的就医行程。一个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医院做小肠镜,需要多少钱?要空腹多长时间啊?”这是来自好医网湖北医院QQ群里的问题。 “你是做无痛的吗?无痛的可能需要做麻醉评估,有时候甚至需要住院才行,你务必请一名亲朋陪你去做。”好医客服回答。 从年6月18日,“好医网”独立运行至今,已经先后成立了医院病友群、医院病友群、医院病友群、医院病友群、省中医病友群、市中医病友群、医院病友群…… 好医网的工作人员有的是武汉本地资深的医卫记者,有的护校毕业、医院里摸爬滚打,医院、医生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