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对于每个人来说 不仅是生命的起始之处 也意味着人生征途的初心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 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断创造辉煌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们的家乡也变得越来越好 同学们用镜头 记录了家乡的变化 述说着各自的家乡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城市商业及公共服务篇(上) 家乡的变化之城市街道更繁华-1- 华中地区湖北省麻城市 20级-会专2-袁锦宇 ——老街道的重生—— 胜利街原貌与新貌 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是我的家乡,改革开放40年来,红安县一条条“老街道”变为“宜居地”和“繁商区”,见证着红安县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 胜利街——红安县城区内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当年刘邓大军就是从这里进入红安县城,解放红安人民,因而得名胜利街,一直以来,胜利街便是县城内连接东西的要道,也是个体小商户的聚集地。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这条历史底蕴厚重的“要道”甚至一度成为红安城区发展的一道难题。紧邻胜利街的土井社区里,许多社区居民依然对曾经破败不堪的胜利街记忆犹新。 小的时候,只要是下雨天,胜利街就到处是泥巴,出行很不方便。改革开放以来,红安县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城市建设不断进步,城区“一河两岸”工程、胜利街棚户区及旧城改造工程、将军城整体升级改造工程、董必武故居修缮工程等重大民生建设项目相继实施,胜利街这条“古老”而沧桑的街道也在发展的洪流中发生了巨变。曾经街道两旁的“棚户区”变成了高楼大厦,这里已经成为人们落户安家的宜居之地。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相比较以前,那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都是楼梯房,像一些老年人,爬起来可能就很费劲,现在都是电梯房了,方便了很多。许多老胜利街居民,从原来破矮的小楼住进了电梯楼房,在美丽的小区享受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胜利街旧城及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为.6平方米,商铺面积.82平方米,住宅总套数套,各类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包含中高端住宅、商业广场、物业服务用房等。项目于年12月竣工,这条凝聚着昔日红安旧城的胜利街改造之后焕然一新。街边的土井社区历来都是红安经济活跃、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条曾经让社区居民头疼的街道随着环境的改变也让人气重新聚集。 ——新商圈的诞生—— 我的家乡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处武汉、郑州、合肥三角经济区域中心,紧邻省城武汉。麻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是著名的红色古城、杜鹃花城、交通新城、特产名城,是大别山中心城市和旅游门户城市,是湖北省发展最快的县市之一。我所展现的这两张图是不同时期的“麻城转盘”,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中,这个转盘是我们麻城的一个地标式建筑。第一张照片是年的麻城转盘,直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型花池、几栋5层左右的楼房,还有马路上正行驶着的稀稀疏疏的几辆车,显现出一种中国90年代经济还没高速发展的独特悲凉氛围。据了解当时龙池商城还没建起来,周围最高的房子也只有五层,听长辈说这还是当时有名的几家国营单位建造的。那个时候街上的车都是稀罕物品,就连拖拉机和货车都很少见,马路上也很少看得到行人走动。当时的人们大多数生活还是以基本的农业生产为主,当时人们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制服,所采用的布料也很粗糙。还记得奶奶讲的一个故事,我爸妈结婚的时候,我妈妈是穿着婚纱进门的,当时全村人都来祝贺,有一个哥哥当场说他也要他爸爸给他找一个穿婚纱的妈妈。第二张照片是年的麻城转盘,从照片上依旧可以看到“转盘”的影子,但是相对第一张照片来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高楼在灯光的烘托下若影若现,地面的车水马龙体现出城市的节奏,远处零星的几点灯光也展现着本就属于小城市的几分安详。这里虽然不及大城市那么繁华壮丽,但是在夜色和霓虹灯的烘托下也显现出现代化的气息。这是现在的麻城转盘,也有着一个新的名字“麻城广场”。在建立“麻城广场”之前,听从时代的号召,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在这里曾建立了“龙池商城”,这20多年来龙池商城一直以来承载着万麻城人的商业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落后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麻城人民的需求,成为大家的遗憾。于是在这片旧址之上又诞生了麻城广场,使老城中心华丽升级,让麻城人重新拥有自己的城市广场。现在的麻城广场是集国际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高端豪宅、精品公寓、星级酒店等多业态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若没有改革开放40年来的艰辛探索、艰难创业,麻城不会有今天成绩。据报道了解,解放初期,麻城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落后,基础薄弱,水平低下,各类农产品产量较低。同时麻城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90年代后期,麻城工业发展才形成气候,进入21世纪,麻城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改革开放初期,麻城人民发扬“敢喝头啖汤,敢打第一枪”的红色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争当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实践者、清醒者、保护者。在农村,全面取消“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中管理模式,年全境实现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在乡镇,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在城区,打破计划经济束缚,市场意识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开始活跃,并且在工业上形成了汽配冶金、新型建材、电力能源、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五大集群”,农业和旅游业上培育了杜鹃花、福白菊、山茶花、杏花、玫瑰花“五朵金花”,还崛起了大别山电厂、葛洲坝兴业、马勒三环、华博新材料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先后推动龟峰山茶厂、五脑山林场、狮子峰林场等国有林场茶厂改革,破除体制弊端、引进市场机制,龟峰山风景区成功拿到国家5A景区创建入场券,五脑山成功创建国际杰出茶花园,狮子峰正与黄柏山携手打造跨省旅游示范样板。“要想富得先修路”,改革开放前,麻城交通闭塞,全市只有一条国道贯穿而过。改革开放以来,麻城始终坚持交通导向的发展方向,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大别山老区振兴等历史性机遇,谋划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项目落地。年京九铁路麻城段正式投入运营,年,沪汉蓉快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境内已形成四条高速、三条铁路、三条国道的交通格局。大别山区首家通用航空机场开工建设。京九高铁、沿江高铁等国家重要铁路干线规划相继经过麻城。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使麻城一跃成为大别山区重要的综合型交通枢纽城市。 40年春风化雨,40年沧桑巨变,麻城也逐渐脱离了过去贫穷落后的老面貌。我们要接着发扬“主动谋、大胆改、奋力拼”的敢闯、敢冲、敢赢的奋斗精神,不能因为目前所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契机,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走出一条新形势下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路子,谱写麻城高质量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2- 华中地区湖北省潜江市 20级-会专2-周晶晶 ——改革路漫漫,旧场换新颜—— 我的家乡在湖北潜江,是湖北省直辖县级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连接湖北东西部的桥梁城市,是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湖北“两圈两带”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素有“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的美誉,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脚步,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照片中是潜江的农贸市场所处的位置。现如今成为了潜江市最繁华的中心城也是潜江是最大的最热闹的商圈。中心城旁边便是潜江的护城河——南门河有潜江“城市公园”之称的南门河穿流而过形成潜江中心,以点为圆心,扩散开的这个商圈,自50年前就已人声鼎沸。各种商贩在这里摆摊做生意,人们聚集在这里挑选各种生活所需,从吃穿用度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个中心浓缩了一代又一代潜江人的生活,在潜江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里阿姨还记得当时横堤路的商贩们用一条铁丝横跨横堤路,在上面挂上各式各样的衣物供人们挑选。从早期自产自销式工坊集市开始,到现在虽然形式改变了太多,但繁华依旧不变。历史与年月交叠,留下的是人气的集聚与历史的回忆,潜江中心城永远是潜江不变的风水旺地。 潜江的变化如此之大,完全归功于党带领着全国人民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索、艰难创业和重大创造的功劳。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基本途径。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得出的基本经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发达,就必须跟上时代,必须站在时代前列,而改革创新是跟上时代、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主动自觉进行的体制变革和政策调整,这种变革和调整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而带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政治稳定和国家繁荣,因而得到全体人民的真诚拥护,也赢得了全世界广泛好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的作用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潜江一直坚持创新并紧跟改革开放的潮流,江汉油田作为潜江石油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一直以攻克技术关、挺过环保关为目的,销售收入连续3年翻番。我市按照“创新驱动、绿色转型、集群集约”的思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先后技改投入亿元、增长93.9%。石油化工、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幅。小龙虾作为潜江的明星产业已经实现了虾稻共育的技术,并建成选育繁育、检验检测、大数据、交易“四个中心”,让潜江虾稻迈入数字时代。潜江,在转型,在超越,在奋进! 我爱我的家乡——潜江。 -3- 华中地区湖北省襄阳市 20级-会专2-王泽栋 ——春风吹绿汉江两岸 无边风景焕然一新—— 人民广场的过去与现在 襄阳,中华腹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汉水中游的现代魅力都会。数千载历史沉淀,堆积出她的悠悠古韵、厚重绵长;四十年改革开放,激荡出她的勃勃生机、无穷魅力。 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古往今来多有开风气之先的创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襄阳坚持用改革破难题、开放促发展、创新求蝶变,先天禀赋与后天努力叠加,政治建设硕果累累,综合实力与日俱增,发展路径与时俱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春风吹绿汉江两岸,无边风景焕然一新。 襄阳以改革为锄、开放为犁,在时代长卷中耕耘出城乡面貌的巨变,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正在变成万商云集之区。 从“双向发展”“带状组团”到“一心四城”“四位一体”,襄阳构筑起都市城镇新格局。 红砖屋,土坯房,窄巷子,老城墙。 南城北市双向发展,县(区)、镇街沿路蔓延,自然村庄散落生长,是襄阳城乡往昔的模样。《襄樊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于年8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这是我市首个得到上级指导的城市总规。至此,襄阳人民开始系统思索“建设怎样的城市,怎么样建设城市”等问题,建设美好家园的脚步由此展开。 从重点突出工业布局,成立汽车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分区,推进襄阳县撤县设区,开发鱼梁洲,打造东津新城,“一心四城”格局轮廓初具。一心指的是人民广场。 中小城市“抱团发展”,河谷组群、襄宜南一体化发展稳妥推进、鼓点渐密。特色镇“依城带乡”,数十个“卫星镇”“口子镇”显现“楚天明星”之盛景。多个美丽乡村和农村新型社区星罗棋布,如同白云生处人家,美如诗画。 一江碧水穿城过,襄阳有了美丽的江景。市规划部门邀请三家国内知名设计机构对襄阳汉江、唐白河、小清河等“一江两河六岸”沿线进行城市设计,营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塑造良好的城市天际线,彰显襄阳山水城市特色。 精致襄城、大美樊城、现代高新、逐梦襄州……随着城市规划的强力推进,一幅幅现代都市的美丽画卷在襄阳大地徐徐展开,一栋栋别具特色的高楼、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文化会馆、一所所中小学校悄然挺立在汉江两岸。 -4- 华中地区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 20级-学硕-张倩 ——城市地下空间的探索—— 上图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曾经的县中心地带,在这附近曾经有许多的服装店、饰品店、超市等商店,我小时候常随父母在这个地方买小饰品和衣服,但随着县城的发展,这一带越来越朝着低端化方向发展,店铺和商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多选择往其他相对异质化程度较高的地方消费,由于地理位置限制,商铺较为分散且人车没有分离,新的商圈也在朝着县城其他地方发展,种种因素导致了这个曾经的县中心地带的没落。年,谷城县政府做出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决定,在这个区域建设谷城县地下商场,既不妨碍地面上各主干道车辆通行,又充分发挥了地下空间的作用,创新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下图是谷城县新合作·星悦茂商场,它既是人防工程,又是商业步行街,新合作·星悦茂项目处于县城繁华地带的优势,不但吸引大批客商纷至沓来,也为谷城群众提供了一个冬暖夏凉、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新的地下商场内服装店、美食商城、饰品店、眼镜店等店铺种类丰富,给予群众更多选择,开拓了城市发展的新动能,体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各方面物质、精神需要,更体现了谷城县政府在城市发展上的创新思维。 谷城的这一变化也是在反复摸索中形成的,前些年年的城市规划中仅在某一小区域内规划,辐射带动作用较差,而新的地下商场项目将几个商圈相连接,给予了群众更多自主性,更多站在了群众便利性方面来进行城市规划与开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智慧。 未完待续 湖工大经管院研究生文案整理 潘藩、陈非池 本期编辑|方泽慧 责任编辑|张静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xx/74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