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付杰用家里借的50元买了4件衬衣,卖掉3件,赚了60元。

年,丁凤兰向亲友凑了5万元,开了一间40个人的小服装厂。

年,胡爱娣辞职,借钱成立了武汉市振兴针纺织批发部,并开始做起马海毛的代理。

每只在三十年前振动翅膀的蝴蝶,都会在三十年后蜕变成一个赫赫有名的服装品牌。

于是,我们看到了乔万尼、太和、爱帝的诞生,看到了“汉派服装”在上世纪90年代的聚流崛起与叱咤风云。

近几年,重振汉派服装声威渐起,这种背景下,将于年4月29日开业的“汉工场·奥特莱斯汉川主题商场”,意义很特别。

服装流派从“汉”开始

货到汉口活。

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九省通衢的区位红利,让武汉贡献了太多商业传奇。

服装也是如此。就像川流熙攘的汉正街和扬子街,让多少摞着服装摆摊的小老板,成为日后身家千万的大富翁。

前店后厂的“手动模式”,大汉口的商海历练,层出不穷的领头羊和生力军,把汉派服装带入了产业的春天。

年,武汉的服装企业还不到家,年就猛增到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汉派服装阵营有两千多家企业,从业人员40万,产值亿元,与京沪粤齐名。

曾几何时,中国十大著名女装品牌中,六个来自武汉;销售过亿的商场里,女装的“头部品牌”大多也是汉产。

90年代中期,由佐尔美、太和、红人等领衔,汉派服装企业组团参加了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震动京城,“汉派服装”名声大振。此后,中国服装界有了约定俗成的概念:服装以“派”相称,就从“汉派”开始。

千禧之后竟是深秋

但可能没有人想到,暖春过后是寒秋。

新世纪之后,武汉的服装人发现,在自己的阵营里,尽管仍有大品牌在排行榜上一骑绝尘,但很多以加工为主、缺乏渠道和原创能力的中小企业,已经竖起衣领,裹紧衣襟,准备过冬。

早年的飞速发展,让“坐等生意上门”的服装老板们不够重视品牌和渠道建设。很多汉派服装的市场渠道掌控在代理商手中,批发为主,零售乏力,新品自己无处卖,老货自己没法甩,产品利润外溢,不少服装老板在为他人做“嫁衣”。

而国际大牌、快时尚和国内品牌大举登陆武汉,逐鹿鏖兵,也让汉派服装在市场上措手不及,甚至节节败退。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千禧一代”——在这个从互联网、全球化和品牌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族群面前,包括国际奢侈品在内的众多服装品牌,无不在线上线下狂轰滥炸,通过社交网络、新媒体和电子商务等形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而汉派服装明显拘谨很多,不对“年轻人的口味”。

汉派服装有著名企业,但还缺少一流“推手”,缺少一个综合性的品牌,能握掌为拳,把众多零散的品牌聚合起来,抱团闯荡这个全新的世界。

本土品牌抱团再战

经过一次次探索之后,“汉工场·奥特莱斯汉川主题商城”脱颖而出。

“汉工场·奥特莱斯汉川主题商场”是武汉市服装商会精心孵化的项目,标志着汉派服装抱团发展。它是集服装零售、批发、展示、自选、制衣文化传播、个性设计、创意培训、异业联盟服务为一体的平台,也是汉派服装行业的综合品牌。

目前全国许多知名厂家或园区都开设了服装“奥特莱斯”、集合式工厂店,效果显著。“汉工场·奥特莱斯汉川主题商场”也将采取品牌集合店、工厂集合店等形式,面积在-平米,以品牌厂家产品工厂价直销、以质优价低的吸引效应来推动汉派服装的发展。

年以来,一批“汉工场”已经跃马上阵。年10月,第一处集群式工厂店在荆州市公安县开业,运营近半年时间业绩骄人。汉川集群式工厂店紧跟而上,进展顺利,将于年4月29日正式开业

按规划,年底,“汉工场·奥特莱斯汉川主题商场”营业总数将达15-25家,年收益0万以上。

这里不再有当年汉派服装销售时那种拥挤、沉暗的感觉,考究的光线、宽敞的空间、安静的环境,让人感觉得到汉派服装的破茧新生。

有些店铺为陪逛的先生设置了休息茶座,为孩子开辟了童玩专区,让太太在试衣添衫时毫无压力。

有些店铺集合了几个汉派品牌,每件衣服都悬挂陈列出来,精心布置的休息区和各种装饰品,对接了当下体验式购物的潮流。

对汉川而言,汉工场·奥特莱斯汉川主题商场落户,则是继汉正广场、汉海国际之后,又一个在川城扎根的中高端主题体验式购物中心。

汉工场·奥特莱斯

4月29日盛大开业

全场商品3-5折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xc/71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