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前文提要:《旧唐书》上曾说,有着出卖长辈劣迹的李安之子李孝恭,在李渊搞定长安后被诏拜山南招尉大使,招抚襄州道。似乎整个四川重庆地区都是他招徕的,然而,从当时巴蜀到江汉沅湘地区的状况,都很难与李孝恭扯上关系。武德二年,刘文静被杀之后,李靖离开秦王府,被派往信州投入李孝恭麾下。李靖从秦王幕府出来后的行程大约是这样的:首先是从陕东道行台到长安,再从长安经子午谷和汉水抵达金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康,金州地处夹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水谷地,再往南就是交通极为不便的大巴山山区了——大巴山区的落后与封闭该怎么来形容呢?举一个例子吧,新中国建立以后称帝而被派出所或者村支书消灭的毛贼据说有一半以上都出在这一区域。▲图/网络。在金州,李靖碰上了一些麻烦,庐江王李瑗是个饭桶,被蛮贼邓世洛堵在家门口围攻,朝不保夕的。——本来是李孝恭在北方李瑗在南方的信州(也就是后来的夔州)经略萧铣的,武德二年中间有一段时间显州豪强杨士林降唐,大概这个时候李瑗高升为显州道行台仆射,所以夔州总管的位置就让出来给李孝恭做了。只是所谓的显州道行台不过一个画饼,李瑗这倒霉蛋根本还来不及赴任唐朝所谓的显州道行台就垮台了。这样李瑗就做不成行台仆射只好屈居金州总管了——然而金州周边的蛮族也不让他省心,李瑗只好向刚好路过的李靖求救,于是李靖给李瑗出了几个主意,牛刀小试,轻松就击败了邓世洛的蛮贼武装。不过这一来一回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等他赶到硖州的时候,硖州许绍已经在和萧铣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了。好了好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隋末反王之荆州萧铣吧:萧铣是南朝梁皇族的后裔,荆州后南梁政权宣帝萧詧的曾孙,后南梁被隋朝吞并之后,萧氏皇族入隋为官,由于和杨隋皇室的联姻关系,(萧氏的女性担任了杨隋的皇后),萧铣在隋代以外戚的身份被授予罗县令的官职(大致在今湖南汨罗一带,有些《旧唐书》上记载萧铣任罗川县令,那肯定是误记,罗川县位于今甘肃东部地区,在隋代属于北地郡,中间隔了一个关中,岳阳董景珍和颍川沈柳生不可能跑那个地方去找萧铣的,而《通典州郡典》记载的是罗县令萧铣,应该不会有错)。▲图/网络。大业十三年的时候,在遍布天下的造反浪潮中,原隋朝在岳阳的驻军军官岳州校尉(营长级)董景珍、雷世猛,旅帅(连长级)郑文秀、许玄彻、万瓚、徐德基、郭华,沔州人张绣等决定发动反隋暴动,兄弟们的意见是推董景珍出来做老大,董景珍大概觉得自己一营级干部又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号召力不够强,于是向大家提议推举萧铣出来领头。萧铣一看这是个好机会,于是跃跃欲试,但是他又吃不准这帮军官的想法,只好一方面先动员治下做应战的准备,同时写回信给董景珍,(《报董景珍书》:“我之本国,昔在有隋,以小事大,朝贡无阙。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祊,我是以痛心疾首,无忘雪耻。今天启公等,协我心事,若合符节,岂非上玄之意也!吾当纠率士庶,敬从来请。”)那时候恰好有一个盗贼头目沈柳生来攻打萧铣,于是萧铣先招降了沈柳生,授他为车骑大将军,然后和沈柳生合兵向巴陵(也就是今岳阳市)进发。而董景珍方面也派出了徐德基、郭华等数百人前来迎接。萧铣招降沈柳生本意是为了进驻岳阳后牵制平衡董景珍势力,哪知沈柳生野心膨胀,先杀了徐德基等人,决定直接挟萧铣攻取岳阳。不过沈柳生的一帮乌合之众哪里是董景珍的职业军官团的对手,进了巴陵城之后,董景珍势力全面占据了上风,在军官团为徐德基复仇的口号下,萧铣被迫同意杀掉沈柳生——不管沈柳生在杀死徐德基后向萧铣认错的动机是不是隐藏目的以混入巴陵向董景珍突施杀手,这一切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他已经成了一个死人。▲图/网络。沈柳生死后,岳阳军官团倒是继续推萧铣为共主,于是在大业十三年的年底,萧铣称梁王,重建萧梁政权。第二年上半年,隋大业十四年,义宁二年,萧铣称帝,并追谥其从父萧琮为孝靖帝,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父萧璇为文宪王。而封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瓚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萧铣政权大量分封异姓王,是一大特征,一是表明其政权集体领导的性质比浓厚,君权相对较轻,二是萧铣以此利用这些异姓王相互牵制,降低对君权的威胁。)萧铣起兵之后,据说很是得到当地的拥护,在从罗县向巴陵进兵的路上,前来投靠的人很多,几天内就集中了几万人。——其实这段话也有很重的牛皮嫌疑,根据《隋书.地理志》的记载,巴陵郡在隋代极盛期:统县五,户六千九百三十四。也就是说总人口至多不过三至四万人而已,而罗县只是巴陵郡地位最低的一个县,加之战乱造成的人口流亡损失,就算进了巴陵全郡都来投靠萧铣恐怕也不过一两万人。因此他在进巴陵之前,男女老少全加一起能有个万把人也就顶天了。萧铣在巴陵称帝,触动了隋朝的神经,炀帝立即派遣张镇州(周)、王仁寿等人率兵前来镇压,(还记得张镇周这个人么?他在大业前期的时候本来是一个官职为五品的朝散大夫,大业六年的时候,隋炀帝派他和虎贲郎将陈棱率军渡海去攻打琉求(那时候的琉求指现在的台湾,不是指琉球群岛,陈棱那时候官比他大,所以陈是主将他是副将)从岛上抓了一万七千多野人战俘作战利品带回大陆,由于这个功劳,陈棱被晋升为右光禄大夫(从二品散官),张镇周为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散官),到大业末的时候,张镇周已经担任了屯卫将军(从三品的职事官))。当时隋朝天下的局势都很混乱,到处都是造反派,张镇周本来是从南方调来北上和将军王隆以及驻守襄阳的苏世长他们去支援洛阳的王世充的,但是还没等他到达洛阳,在半道上就碰上了萧铣反叛,于是张镇周被命令先去攻打萧铣。▲隋炀帝杨广剧照,图/网络。但是不久就传来了隋炀帝被弑的消息,隋军群龙无首,好像大家都觉得为之效忠的朝廷突然不在了,一下子失去了奋战的目标,于是干脆在张镇周的带领下投降了萧铣。(也可能是他不愿意去洛阳居于王世充之下吧,因为毕竟早几年他的官位还要高于老王。)杨广死亡的消息传遍天下之后,大军阀们都忙着登基,有野心的小军阀们也耐不住寂寞纷纷忙于称王称帝,那些政治野心不强的隋朝令守们则忙于寻找各自的政治归属。夷陵通守许绍选择了向洛阳政权效忠(王世充称帝之后,许绍转而投向唐朝怀抱),而时任宁越郡太守光禄大夫的岭南土著宁长真则宣布向萧铣政权效忠。恰好那个时候在巴陵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今江西省一带)林士弘和张善安两股势力发生了火并,(张善安本来是依附于林士弘的流寇,但是林士弘不信任他,导致他非常恼火,就阴谋袭击了林士弘的豫章郡。)于是萧铣抓住机会,派遣部将胡苏儿东进,占领了原属林士弘北部边境的九江一带,并一度进至豫章。(后来张善安反攻,夺回了豫章)▲图/网络。向南方向,萧铣则派出齐王张绣前往征讨,由于张镇周、宁长真等主要势力归附,张绣在这一区域的征讨相当成功,大约在武德元年下半年左右,萧铣势力进入到今越南北部一带,宁长真在归附萧铣后担当了萧梁政权向南进讨的先锋,曾经一度攻入交趾郡,隋的交趾太守丘和在接到隋炀帝亡故的消息后也只好投降萧铣。(不过广东、福建这一区域在当时并不是萧铣的势力范围,治理广州的土著首领冯盎曾经一度归附于林士弘的楚政权,林士弘遭受张善安之乱后,他就逃回广东一带自立门户了。而冯盎的势力向西扩展,不断挤压宁氏的地盘,最终导致宁氏放弃了雷州半岛与粤西。)(张镇周归附萧铣的时间并不长,大概在武德元年的年底或者武德二年的年初吧,张镇周就跟着苏世长、王隆等几人以襄阳周边地区投向了王世充。从这个结果来看,张镇周当初投降萧铣大概只是个权宜之计,他身在岭南,碰上萧铣称帝,不知北方中原局势如何,于是暂时屈身萧铣麾下吧。估计萧铣也是脑残,对他没加提防,派他去北方边境,给了他跑路去洛阳的机会。)西北方向的战事,则主要交给宋王杨道生(此人大概是萧铣的亲信吧)来负责,杨道生很快攻占了南郡。这南郡就是南北朝时期的荆州,荆州江陵曾经是后南梁政权的首都,梁元帝萧绎以及后梁的几代皇帝,都曾建都于此。于是大约在武德元年的下半年,萧铣从巴陵郡迁都江陵,修复陵园和宗庙。大概在他看来,定都江陵这才算恢复祖先的荣耀吧。因此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当时的萧梁政权,北到汉水流域,南逾交趾(今越南北部),东达九江,西至三峡,括地数千里,迅速达到了辉煌的顶峰。(《旧唐书萧铣传》记载:遣其将杨道生攻陷南郡,张绣略定岭表,西至三硖,南尽交址,北拒汉川,皆附之,胜兵四十余万。) 阅读原文,了解详情,请登录北朝论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xc/67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