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长江生态保护的又一个历史性壮举即将开启--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将全面实行禁捕退捕。我市明确将1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及汉江干流(汉川段)纳入重点水域禁捕范围。

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安全,我市迅速启动重点水域禁捕及退捕渔民安置工作,于年底前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落实全面禁捕及捕捞渔船(民)上岸工作如期完成。

汉江巡查。

截至目前,境内12个保护区及汉江干流(汉川段)水域全面禁捕,条持证捕捞渔船应拆尽拆,名捕捞渔民悉数提前上岸。渔民上岸安置保障工作有序进行,补偿资金规范兑付,退捕渔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就业安置率达98%,禁捕、退捕工作稳步推进。

退得出,多举措推进禁捕退捕“

“我们塆有不少人都是以捕鱼为生,为响应政府号召,大家去年就已经上岸,不再捕鱼了。禁捕保护渔业资源是好事,要支持。”近日,汉川市刘家隔镇幺屋台村昌家堡渔民王银华对记者说道。

王银华所在的村子

有不少村民几代人都在长江、汉江水域

行船捕鱼为生

短的十几年,长的二十多年

如今都上岸告别渔民身份

过上了新生活

这一切

源于长江流域全面禁捕退捕需要

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修复水域生态,国家决定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捕,我市1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及汉江干流(汉川段)纳入禁捕水域范围。

自年6月28日,全国、全省长江禁捕退捕视频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迅速启动境内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按照中、省关于禁捕退捕工作部署安排,落实全面禁捕及捕捞渔船(民)上岸工作。

行船捕鱼

是很多渔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

如何做好全面禁捕退捕

让渔民退得出?

——加大宣传力度。围绕保护区、汉江干流等重点水域,对沿岸村庄开展法制宣传、政策普及,进渔村、进学校、进市场,营造重点水域周边禁捕退捕良好氛围。全市共开展法制宣传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禁捕水域刷立宣传标牌处,各类媒体刊登禁捕退捕信息余条,掀起禁渔退渔宣传高潮。

——摸清退捕底数。我市按照禁捕退捕工作要求,多次比对核查渔船渔民基本情况,对退捕渔船和渔民进行精准识别,村、乡、县、市四级按程序逐级汇总审核建档立卡,并将信息同步录入国网,全市涉及(汉川、应城、云梦)三县市条捕捞渔船、名渔民基础信息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完成,做到了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

——处置捕捞渔船。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补偿退捕渔民,注销捕捞证书,及时销毁捕捞网具,分类处置退捕渔船,全市境内持证捕捞渔船条,目前已全部上岸并物理拆解。其中汉川、云梦两地条持证捕捞渔船于年底全部上岸,物理拆解;应城于长江干流(武汉水域)作业的52条持证捕捞渔船,今年5月上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退捕上岸,物理拆解。

——落实退捕保障。根据中、省退捕资金安排,通过村、乡、县三级联合确定退捕对象资格,我市统一补偿标准,分类分规格制定补偿细则,按程序规范兑付一次性补助资金,平均每船约9.1万元,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公开。

同时,对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三无”船舶有序处置,按照标识一批、管理一批、打击一批的工作要求,对全市条“三无”船舶全面清理、取缔。

如今,全市1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

及汉江干流(汉川段)水域

再也不见捕捞渔船踪影

江河湖面一派自然和谐

稳得住,让上岸渔民过上安稳生活

禁捕之后

渔民上岸如何谋生?

妥善安置渔民转产就业

是我市禁捕退捕工作成功的关键

7月31日,多部门联合取缔府河非法捕捞网具。

今年57岁的王银华,退捕上岸后,利用渔船拆解补偿资金承包了30余亩土地养殖小龙虾,同是渔民的兄长王水华,上岸后也搞起了毛蟹养殖,规模不小,收入也挺不错。

"由于经验不足,今年收入只有五六万元,但是日子比在江上捕鱼好多了,不用风里来雨里去。"王银华笑呵呵地说,水产养殖前景不错,计划明年引入虾稻养殖模式,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在王银华的带动下,同村的王六毛夫妇、郑金全也纷纷承包了几十亩鱼塘,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

但是,像王银华这样有魄力、有能力的上岸渔民并不多,更多的渔民需要在政府帮助下实现转产增收。为此,我市各县市区纷纷举办针对退捕渔民的转岗就业技能培训班和专场招聘会,全力扩宽渔民求职渠道,让渔民有一技之长,解决其后顾之忧。

汉川市在做实数据信息基础上,结合退捕渔民就业意愿做好对接服务。先后在渔民集中乡镇举办多场线下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精心挑选52家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个。为部分渔民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将符合条件的困难渔民纳入就业援助体系。

在汉川经济开发区川东集团工业园区,50岁的康志刚正在操作铲车清理园区垃圾。康志刚夫妇在汉江、汉北河捕了20多年的鱼,去年退捕上岸。随后,夫妻俩参加了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成功到川东集团工业园企业工作,康志刚开铲车清运垃圾,妻子在园区一家服装厂工作,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有多元。

"以前捕鱼风里来雨里去,起早摸黑很辛苦。现在上岸在厂里上班,比在江里捕鱼安稳多了。收入也更高一些。"康志刚说。

同时,根据全省关于退捕渔民社会保障制度工作统一安排,我市将对照工作要求,统筹相关资金,按元/年标准,持续十年为退捕渔民代缴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其安置保障标准。目前,汉川、云梦、应城正在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渔民上岸安置保障工作有序推进,补偿资金规范兑付,退捕渔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就业安置率98%。上岸渔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新生活。

禁得严,坚决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这里是保护区,不许垂钓,请你们迅速离开。”11月30日上午,记者跟随汉川渔政执法人员巡查汉江保护区,执法人员对沿途发现的垂钓人员进行警告驱离,收缴钓具。沿途巡查的10公里长江段,江面水波荡漾,偶见大鱼浮现水面,不见任何捕捞渔船踪影。

“现在生态环境改善了很多,汉北河从没有野鸭到野鸭越来越多,这就是保护区水生态改善的标志,是禁捕起了作用。”汉川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王义雄说。

吊装渔船上岸清理汉北河违规渔具

十年禁捕,不是一朝之功

如何巩固禁捕退捕成果

确保“禁渔令”落实落地

深入人心?

禁捕以来,我市建立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采取常态化的不定期巡逻、蹲守等方式,使渔事案件及时快速得到查处。建立举报制度,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外公布24小时举报电话,做到有群众举报,能及时依法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

持续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加强农业农村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对电力捕鱼、迷魂阵下鱼等滥捕滥捞的行为实施常态化强力打击,捍卫水域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渔业执法行动次,其中夜间巡查达余次,出动执法艇余航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64起,生态补偿放流鱼种公斤,鱼苗42.2万尾,收缴非法捕捞网具5余部,清理整顿“三无船舶”艘,严厉打击了非法捕捞者的嚣张气焰,有效保护了渔业生态环境。

同时,强化“护渔员”队伍建设。汉川探索“护渔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在汉江、汉北河(汉川段)等重点水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建一支具有公益属性的护渔员队伍(人数10-15名,退捕渔民优先),发挥“护渔员”协助、监督作用,补充管护力量,构建群防群护的监督管理体系。

禁捕退捕宣传。

十年禁捕,久久为功。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落实打击非法捕捞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属地管理,全方位扎实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继续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确保保护区水生态安全。

来源:孝感日报王德强李文勇

制作:周洋

审核:焦志新

终审:朱霞

出品:孝感日报政务新媒体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mj/74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