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四环线即将“画圆”,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已款款走来。

如果说前几个环线为城市发展划定轮廓,那么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到来,又将在未来埋下哪些伏笔?

环线和射线构成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是撑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血脉流动”的基础。

“一个定位、两个打造、三圈融合、四化发展”,这是武汉市交通“十四五”规划的基本理念。

大江大湖大武汉,将以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定位,着力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助力武汉疫后重振,加快构建国际层面综合交通网、区域层面协同运输网、市域层面立体交通网,推动国际化、一体化、现代化、生态化全面发展,为湖北“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在加快推进四环线建设的同时,年组织启动了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的规划研究工作。年初,研究形成初步成果,年4月,组织武汉市直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明确大通道走廊带。

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正式纳入省级规划。

专家指出,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及放射线的建设,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湖北省“一主两翼”区域经济布局,更好发挥武汉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城市群、城镇带发展,带动湖北全域发展的需要。

今年10月5日,武汉市举办专题会议,研究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及放射线建设等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抢机遇、抢时间、抢要素,高起点谋划、快节奏推进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及放射线建设,为武汉疫后重振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推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建设武汉城市圈大通道,首先是助力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适度超前、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高品质重大基础设施的需要。其次,是武汉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做强腹地、带活周边、构建有效衔接快速通道的需要。第三,是武汉城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打造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的需要。“最重要的是,抢抓疫后重振政策机遇,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需要。”

据介绍,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由武汉统筹建设的项目包括:黄陂经红安至新洲段、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江夏至鄂州段、簰洲湾长江大桥(汉南过江通道)。

其中,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是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的启动项目。该项目起于汉新公路,与武汉城市圈交通大通道黄陂至新洲段相接,设置双柳长江大桥,经新洲、鄂州华容,止于黄鄂高速,路线全长34.7公里,项目总投资亿元;按长江大桥双向8车道、接线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圈住的范围,实际上就是大武汉都市区。”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尊文说,“这个区域,是未来我们要着重精力、重点发展的区域。”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建成后,将有效加强武汉城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武汉外围组团路网结构,促进武汉城市空间格局高质量发展。

目前,湖北武汉已规划建设“环+放射”的路网结构体系,总长约公里,线网密度0.24公里/平方公里,相比原总规模增加规模约公里高快速路;主城区范围布局“三环+五射+快捷环”快速路,长约公里,路网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截至年10月,已建成高快速路公里,约占总规模45%,未建成高快速路公里,约占总规模55%。

大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

两年前,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启动了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的筹建。“当我们将武汉都市区环线高速公路通道方案研究的委托书交给湖北省交规院和武汉综交院时,心里就开始憧憬未来的样子。”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回忆,这套方案在年9月被纳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的《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为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正式启动的前期工作夯实了基础。

年,取得抗击疫情战斗决定性胜利的武汉复苏重生,城市经济发展逐步满血复活。为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年基本形成“出行交通圈”的工作部署,响应国家发改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关于“超大城市积极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一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的相关要求,根据《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年)》的目标要求,结合武汉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疫后重振需要,武汉城市圈交通大通道建设适时启动,打造武汉大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核心架构。

年4月,大通道走廊带被予以明确。6月11日,交通运输部与湖北省委、省政府举行视频连线,同意将武汉城市圈交通大通道和武天高速等项目纳入新一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当前,武汉市正在按照“一个定位、两个打造、三圈融合、四化发展”的思路编制交通“十四五”规划,将以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定位,着力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和疫后重振“武汉样板”,加快构建国际层面综合交通网、区域层面协同运输网、市域层面立体交通网,推动国际化、一体化、现代化、生态化全面发展,为湖北“中部崛起”做出武汉贡献。

公里大通道绕成环

武汉城市圈大通道位于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与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之间,北起黄陂,顺时针依次经过黄冈红安、新洲,建设双柳长江大桥跨长江,经鄂州华容,利用黄鄂高速、鄂咸高速,经鄂州梁子湖、江夏、咸宁嘉鱼,建设簰洲湾长江大桥跨长江,经汉南、蔡甸、孝感汉川、云梦、孝南,再接回黄陂实现画圆,全长公里。

其中,武汉境内公里、鄂州境内71公里、咸宁境内28公里、孝感境内公里、黄冈境内1公里;由武汉统筹建设公里,总投资约亿元,计划“十四五”时期内全面建成。

备受瞩目的双柳长江大桥主桥为钢桁架悬索桥,拟采用设计速度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1.5米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接线拟采用设计速度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4.0米的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大桥全线设置互通式立交7座,服务区1处,计划将于年12月建成通车。

双柳长江大桥所在的新港高速起于武汉市新洲区S汉新线,跨越武英高速、江北快速路东延线(G宁德线)、新港江北铁路(在建)、S阳枫公路、长江、沿江公路(规划)、G长同线、武冈城际铁路,止于黄鄂高速,路线全长约34.公里,其中武汉段长24.公里,长江大桥主桥长1.63公里,鄂州段长8.公里。

“武汉城市圈交通大通道及放射线的建设是抢抓疫后重振政策机遇,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需要。”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重大工程的建设,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湖北省“一主两翼”区域经济布局,更好发挥武汉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城市群、城镇带发展,带动湖北全域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武汉城市圈交通大通道已列入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年)》。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支撑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武汉四大经济板块建设,引领武汉大都市区发展,推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同时将进一步优化武汉城市圈高速公路结构,增强过江通道供给能力,强化路网衔接与转换,并为沿线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建设意义重大。

“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圈交通大通道将能够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需要。”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方面介绍,在武汉将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背景下,城市圈大通道项目将成为武汉做强腹地、带活周边,构建起一条有效衔接的快速通道,同时满足武汉城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需要。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由武汉统筹新建高速公路里程约公里,总投资近亿元。项目建成后,市域范围高速公路里程将突破0公里,路网密度有望进入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前三位。

武汉“环+放射”路网

武汉市域内分布有一环线、二环线、三环线、四环线(在建)、武汉绕城高速、武汉城市圈交通大通道(规划),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

一环线

一环线俗称内环线。

年建成的长江大桥,曾是武汉市唯一的过江通道。

此后的37年时间里,武汉市不具备打造城市环线的基础。

年5月底,长江二桥建成通车后,武汉第一条城市环线——长28公里的内环线正式形成。

经过几轮调整,内环线目前的具体走向为:汉口(黄浦大街——解放大道——武胜路——江汉桥);汉阳(鹦鹉大道——龟山南路——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彭刘杨路——阅马场——武珞路——中南路——中北路——徐东大街——长江二桥)

二环线

年,武汉市二环规划初步研究方案首次披露,根据当时初步研究方案,二环线是武汉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由发展大道段、汉西路段、龙阳大道段、四新段、青菱段、珞狮路段、东湖段、水东段、二七路过长江通道和杨泗港过长江通道组成,全长52公里。

然而早期的规划不能完全匹配武汉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在不改变既有的“三环十三射”快速骨架路网布局的基础上,武汉市对二环线的走向进行了修改。

最终确定的二环线,改由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江汉二桥及发展大道、水东路、东湖路、珞狮北路、珞狮南路、雄楚大街、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等道路围合而成,全长约48公里。

三环线

年,武汉市总体规划图上首次画出三环线,作为城市发展的“边界线”。

年,白沙洲长江大桥开建,三环线从蓝图走向实施。

年,白沙洲大桥和长丰桥建成,西环段通车,三环线画出首条“弧线”。此后,南环段、北环段、东北段相继通车,汉口、汉阳、武昌三镇“一线牵”。

三环线是武汉市第一条城市快速环线,全长约91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双向6车道,全程无红绿灯。工程总投资超过亿元,包含各类桥梁74座。

摊开武汉地图,三环线犹如系在江城腰间的一条腰带,内拥武汉7个中心城区,外连6个新城区,挽起光谷、沌口、东西湖三大国家级开发区,衔接武汉所有进、出口道路。

四环线

四环线全长约公里,设计速度每小时公里,是湖北省内首条采用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也是目前武汉市最宽的环线。

四环线全线分为吴家山至沌口段(西四环),沌口长江大桥、龚家铺至中洲段(南四环),北湖至建设段(东四环),青山长江大桥、武湖至吴家山段(北四环)6个新建段和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改扩建段(与绕城高速共线段)。

年6月,西四环率先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年12月,沌口长江大桥通车投入试运营。今年5月,南四环通车投入试运营。至此,四环线6个新建段半数投用,待东四环、北四环、青山长江大桥建成后,四环线“画圆”。

尽管遭遇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四环线最后三个新建段仍然按照既定工期完成建设,为明年上半年全面通车夯实基础。

武汉绕城高速公路

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亦被称为“武汉外环线”。

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建成于年12月,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G,规划长度公里,由西南段(京珠高速)、东北环(东西湖红羽村——江夏豹澥镇)及阳逻长江公路大桥组成,连通东西湖、黄陂、新洲、洪山、江夏、蔡甸等6个区,串连沌口、东西湖、汉口北、盘龙城、光谷、阳逻、庙山等开发区,武汉绕城高速为双向4至6车道,行车时速至公里。

年7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六环二十四射多联”的高快速路骨架路网系统布局。规划将武汉绕城高速的名称修订为“新外环”,并提出:新外环线西南段和南段保留现状绕城高速走向,东段拓展至新港高速,北段外拓至黄陂城区北侧附近。

武汉城市圈大通道

武汉城市圈大通道,位于武汉绕城高速与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之间。北起黄陂,顺时针依次经过黄冈红安、新洲,设双柳长江大桥跨长江,经鄂州华容,利用黄鄂高速、鄂咸高速,经鄂州梁子湖、江夏、咸宁嘉鱼,设簰洲湾长江大桥跨长江,经汉南、蔡甸、孝感汉川、云梦、孝南,进入黄陂形成整个环线,全长约公里。

其中,武汉统筹建设公里,计划“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

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是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的启动项目。大桥连接阳逻新港和鄂州华容、光谷东等地区,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和中国船舶武船集团厂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连接问题。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

8月18日,由湖北省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大随至汉十段(孝感北段)通过交工验收。至此,历经12年建设、全长公里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正式“画圆”。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分为东、南、西、北4段,其中东段利用大广高速,北段利用麻安高速,南段新建黄咸高速、咸通高速等,西段新建孝仙洪高速、嘉鱼长江大桥等。

8年,武汉1+8城市圈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启动了《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正式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概念。

年,我省正式发布《湖北省省道网规划纲要(-年)》,将“六纵五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升级为“九纵五横三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就是其中一环。根据规划,到年,武汉城市圈环线全部建成,基本实现圈内所有城市15分钟可上高速。

更多精彩阅读深度剖析四新、后湖、白沙洲武汉三环内买房看哪里?年武汉积分入户攻略!10月1日开始申请!武汉住保房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mj/67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