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10月23日,孝南区朋兴乡农村福利院。早餐后,66岁的张北桥在活动大厅演奏湖北大鼓,五六位老人围坐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旁边活动室里,七八名老人或打牌,或看电视,各得其乐。

这样和乐融融的场景,在我市众多福利院里很常见。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出台《湖北省农村合格福利院标准》和《湖北省农村模范福利院标准》,加大投入完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农村福利院从硬件设施到管理服务,有了质的飞跃,为特困老人营造了安度晚年的幸福乐园。

重阳节前,记者走访了孝南、大悟、应城、汉川4个县市6家农村福利院和2家城区社会福利中心。各福利院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周到,城乡特困人员幸福生活。

但在走访中,记者也发现,多数福利院大量床位闲置。

记者了解到,6个乡镇农村特困人员从人到人不等,而农村福利院的床位数远低于特困人员数。那么入住率低的原因究竟何在?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1亿,占人口总比例数的15.5%。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公共养老设施和资源,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我市有多所福利院做了有益的尝试。他们是如何破题与探路的?

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

大悟吕王福利院外景、院内安保监控系统。(记者常丹摄)

应城市社会福利中心。(记者董晓芳摄)

大悟吕王福利院外景、院内安保监控系统。(记者常丹摄)

6家农村福利院中4家入住率在31%至45%之间

2家入住率达到55%和68%

孝南区朋兴乡农村福利院,占地50亩。交通便利,紧邻国道和复线。按省级示范农村福利院标准打造,屋舍俨然、亭台水榭、假山池桥,一座花园式的院子。健身室、医疗室、阅览室、理发室等,功能齐全。

据了解,该院投资万元,建筑面积㎡,有两栋院民楼,总设计床位张。一栋院民楼64个床位已入住27人,另一栋已建好还未装修,入住率42%。

位于省道与滠水河之间的大悟县吕王镇福利院,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年2月整体搬迁入住。投资万元建成,占地20亩,建筑面积平方米,有3栋2层建筑。床位张,目前入住农村特困老人31人,入住率31%。

院内影视室、活动室、防摔倒厕所、洗浴室、床头呼叫系统等设置一应俱全。

记者走访的6家农村福利院均在最近四五年内进行了改扩建,环境优美,服务细致,但入住人数都未达到前期设计人数。

除上述两家外,大悟城关镇福利院、应城市三合镇福利院入住率分别为34%、41%。

此外,大悟东新乡福利院,位于乡域中部,山区乡交通更显重要,入住率为55%;汉川分水镇福利院,接受社会养老,入住率达到68%。

在民政部门记者了解到,大悟县农村特困人员人,18所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人;应城市农村特困人员人,18所农村福利院有床位张,集中供养人;汉川市农村特困人员人,21所农村福利院张床位,集中供养人,社会代养人。

民政部门负责人介绍,城乡特困人员一般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包括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群众。去年开始,统一称为城乡特困人员。特困人员供养分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供养方式选择必须遵循自主自愿原则。福利院作为公办性质,优先特困人员。

不少福利院也表示,有不少社会人士想进来养老,因当地还没放开限制不能接收。

经济因素+老人意愿是选择是否入住的重要原因

福利院自身能力也受限

在走访中,各县市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和福利院管理人员表示,经济因素是入住率低的重要原因。

朋兴乡民政办主任刘翠红告诉记者,集中供养资金由福利院统一使用,分散供养资金由特困供养老人自由支配。随着供养标准的提高及政府其他保障性收入的增加,身体状况好、能自理的农村特困对象更倾向于居家养老。

她给记者算了笔账,供养资金元/年,加上社保元/年,如果到80岁,还可获得元/年的高龄补贴,一年下来就有0元/年;再加各级政府的关怀、节假日的慰问,一个特困老人每年有近万元。这笔钱,能自理的老人在农村过生活足够了。

除了经济因素,传统观念、福利院管理,也影响着老人对供养方式的选择。

在农村,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老人觉得进福利院是丑事,亲属也不愿背骂名,有旁系亲属、能自理的老人,很多选择依靠亲属帮助,在家养老。

福利院实行严格的精细化管理,比如定点吃饭、睡觉及外出请假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动自由。大多数五保老人闲散了一辈子,不愿受约束。

福利院入住率的高低,也与福利院的服务能力有关。工作人员中专业护理人员缺乏,是多数福利院面临的难题。

6家农村福利院护理人员明显缺乏,大多年龄偏大,平均年龄55岁左右,其中有一家护理人员年龄平均65岁。

财力较好的乡镇,福利院护理人员工资大致在—元/月之间,财力稍差的乡镇,护理人员工资在—元/月之间。

因为工作辛苦,工资低,很难请到专业的护理人员。不少福利院表示,即便有社会养老人员愿意入住,福利院能力受限,暂时也接收不了。

保证公益性质探索“公建民营”模式

“整体服务外包”形式改制

公办福利院难进、民营养老院价高,在哪里养老?

年,民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公办养老机构特别是新建机构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运营。

10月26日,走进应城市社会福利中心,绿树成荫,6栋三层小楼,徽派风格,有江南园林之美。

该中心占地亩,集福利院、光荣院、儿童院“三位一体”。前身是应城市福利院,运营了30多年,接待能力不到80人,设施严重老化,护理员待遇低,服务质量难保证。

年,该市筹资多万元新建成全省一流的福利院。当年6月20日,该市民政局与湖北智衡人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签约20年,在全省首创福利院“公建民营”模式。

按照协议,该市政策范围内的民政服务对象一律送到此地;院方从第4年起上交费用给民政局,并逐年增加;智衡公司投入配套硬件设施的费用不低于万元。保持福利中心公益性质不变、国有权属不变、服务规范不变,优先满足特困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孤残儿童入住需求,面向社会提供医养结合的专业化养老服务。

目前,该中心可容纳人,已入住人,其中城乡特困供养人员26人,优抚对象4人,社会代养人。

该中心主任普鸿毅说,福利中心对民营机构的运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公建民营模式运行4年,目前运行安全、发展健康。”

城区的社会福利院大胆“吃螃蟹”,农村的福利院也开始“试水”。

蓝天下,粉墙红瓦,绿草茵茵。汉川市分水镇福利院紧邻城镇,交通便利。年,各方投资多万元进行新建改造。

年,汉川市以分水镇福利院为试点,将福利院“整体服务外包”。承包方投资添置设备设施,改善福利院面貌,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并选聘专业护理公司提供护理服务。

“我院现有集中供养老人16人,社会代养老人39人。床位81个,床位利用率68%。‘公建民营’模式运行一年多来,管理水平和工作人员积极性都提高了。”该院院长李又全说,想来入住的人更多了,但院里控制接收人数,预留集中供养对象床位,保证公益性质。

年,汉川市马口镇、刘家隔镇、城隍镇、回龙镇等农村福利院“整体服务外包”也相继启动运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孝南区朋兴乡农村福利院正在和民营养老机构谈合作;大悟社会福利中医院联合打造医养结合体,探索公建民营,集中供养全县失能特困人员。

编辑排版:周洋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mj/23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