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BBC今年播出的纪录片《ChineseSchool》? 问题描述:8月播出的纪录片AreOurKidsToughEnough?ChineseSchool,讲述5位中国中学老师在英国中学教授50名学生一个月的教学实验。刚看完第一集,觉得蛮有意思的。先说几点结论吧:1.这不能被叫做一个「实验」,充其量只能是一次有趣的观察。因为作为实验,它有太多不严谨的地方。除了大家都提到的、作为被试的英国学校只是一所普通的公立学校这一点之外,还存在一个问题:有能力全英文授课的老师,恐怕在全中国来说,凤毛麟角。而这样就会造成一个抽样偏差,即中式教育中最优秀的老师并不能反映中式教育的平均水平。而从纪录片的内容来看,中式教育中最优秀老师的做法也并不能代表中式教育的普遍做法。2.纪录片中反映的中式教育是这样的:表面上,校服、早操、大班级、晚自习、体育考试、注重纪律、纸笔学习;内核上,教师权威化、对教学效率的极致追求。而英式教育则基本上是中式教育的反面。表面上看起来,显然是英式教育更先进、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要客观评价两种教育体系,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量。首先,教育理念是否正确,需要实证检验;其次,两种教育体系是否适合自己的国情,可行性如何,也是值得考虑的。举例来讲,大班级到底是学校主动选择的,还是对学生多、老师少、学校小的现实的妥协呢?而纸笔学习又是否是因为条件不足,只能如此呢?3.这个项目有一个额外的效果,即发生在中国学生身上的一些现象,到底是教育带来的,还是生来如此?作为一个跨文化的观察,这个项目值得一看。而目前看来,这些现象体现出了跨文化的一致性。可以看到,在短时间内,英国学生也产生了「学这些有什么用」的终极思考,而学生之间的水平也开始迅速分化,而他们本来是按照能力被分到一起的。在一所英国学校内,一次不严谨的实验便产生了如此明显的效应,这加深了我们对中式教育副作用的认识。一起来看看这部纪录片吧。以下是第一集的内容。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五位老师将前往腐国,对50名9年级学生实施为期四周的中式教育。四周之后,这群学生将与其他班级做一个对照。而同学们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上中式校服。当然了,还有中国特色的整队。接下来,是中国特色的广播体操。此时英国学生想象中的中国学生是这样的:也许看到这里诸位会笑出声来,但是接着看你就会发现,这群老师居然也是这么想的。至少从我上学的经验来看,这群老师似乎被中国的优秀学生惯坏了。而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无数老师都必须以富于策略的方式进行课堂管理。从这一点来看,很显然地,他们带到英国的不是中式教育的全部。与中国的所有老师相同,五位老师也认为:而教室也的确像传统的中式课堂一样,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有名言墙。而中式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位曾经在中英两国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这样认为:当然,中式教育还拥有另一个显著特征:然而接下来的体育课,让我感觉到中式教育的巨大分化。可能在发达地区的确是这样,体育被列入考试项目,成为衡量成绩的又一道标准。但是在大量不发达地区,对于体育成绩,学校总有「办法」,甚至根本不会开展体育考试。在这一点上,中式教育不完全是老师们带过去的那样了。而在中式节奏下,英国学生同样产生了中式问题。这不就是「学这些干什么买菜又用不到」的英国版吗?有意思的是,之后有一段学生听不懂然后去找他们原来的老师求助的情节,而「为什么要学」这个问题没有出现。这是否意味着,「学这些干什么买菜又用不到」并不是反智主义,而是在强压力下的一种必然心理反应呢?在求助情节,也暴露出这个项目的一个小问题。由于文化的隔阂,中国老师难以做到以英文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与「正余切口诀」类似的中文口诀,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发明了多少,学生也不知道背了多少。然而在英国,十八般武艺却全然无法使用。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中国老师教学效果的下降。而中式教育对学生带来的分化作用,是迅速而显著的。有学生这样认为:而学霸觉得不错:而这样的差别,在她们之前接受的英式教育下,显然是不存在的。几乎是必然地,中式教育下的英国学生出现了纪律问题,像大多数中国班级一样。中国老师对此制定了一些对策。而至于对策能否起效,就要看下回分解了。题图来源:BBCChineseSchool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nchuanzx.com/hcsly/95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