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04/4250101.html 本文约字左右,读完约44分钟 5月19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首次会议在汉召开。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九城市负责人共商同城化发展大计。 同心筑梦,同城共进 会上,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实施意见出炉,9市共同签署《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达成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五同”合作共识。 同时,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审议通过。三年行动的总体规划目标是, 武汉城市圈共同打造的第一个三年行动将围绕“便捷、创新、开放、共享、绿色、活力”城市圈建设,统筹推进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要素市场六个领域同城化发展,加快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圈格局。 到年,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显著提升,武汉城市圈竞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区域经济活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等领域同城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同城化水平显著提高。 加快建设便捷城市圈、创新城市圈、开放城市圈、共享城市圈、绿色城市圈、活力城市圈。据方案,未来三年,武汉城市圈将打造十大示范工程: ◆武汉新港港口合作建设示范工程 ◆黄石临空经济区对接光谷示范工程 ◆鄂州市产业园区合作示范工程 ◆孝感临空经济区示范工程 ◆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示范工程 ◆咸宁电子信息产业园示范工程 ◆仙桃市产业协作先行区及国家级应急防护产业基地示范工程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天门生物产业园示范工程 ◆潜江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基地示范工程 ◆跨市流域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示范工程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同”什么、怎么“同”? 规划同编 锚定“全国重要增长极”总定位,共同编制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规划九市达成共识,要锚定“全国重要增长极”总定位,打造引领区域发展、代表国家形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共同编制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制定并滚动实施城市圈同城化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在发展规划衔接、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联防联控、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与“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规划衔接。交通同网 共建轨道上的城市圈,推进铁路“四网”融合九市将夯实交通互联互通基础,打造一体融通基础设施网络。统筹推进市政设施改造升级、合理衔接,协同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推动城市圈机场群协同发展,推进沿江港口整合升级,共建轨道上的城市圈,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建设1小时通勤圈和1日生活圈,携手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科技同兴 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建设联盟九市将坚持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引领全省创新发展。 以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抓手,共建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建设联盟,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建立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联合攻关等合作机制,共建开放、协同、高效的产业创新大平台,营造人才、资本、技术一体化布局的创新创业生态。 产业同链 构建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城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城市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的产业布局九市将加强产业合作,提升城市圈经济形态,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四大组团发展先行区,共同推动城市圈优势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探索总部经济、共建园区、飞地经济、联合招商等合作模式,有序转移一般制造业,构建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城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城市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加快形成符合自身定位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民生同保 探索九城交通、旅游、社保“一卡通”九市将坚持民生幸福是城市圈最好的环境和软实力,抬高城市圈市民的幸福指数,引领全省公共服务提质扩面。 全面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档案,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同城化“跨市通办”“一网通办”。 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武汉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跨区域共享。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探索城市交通、文化旅游、就医服务等业务一卡通用。推进生态城市圈建设,打造“一环两屏”生态协作圈。 视频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 8城市:全面对接大武汉,同心共建城市圈 奋力打造光谷向东重要增长极 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此次会议精神,把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历史使命、重大发展机遇,落实“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要求,做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努力干出黄石作为、体现黄石担当、作出黄石贡献。 一是推动规划落实落地。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主动对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规划和周边城市相关规划,着力提升规划协同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确保《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在黄石落地落实。 二是推动交通互联互通。我们将以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加紧谋划建设一批对接圈内城市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高标准推进黄石市鄂州花湖机场高速示范工程,加快提档升级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努力把黄石建设成为新时代“九省通衢”鄂东重要通道。 三是推动创新协同协作。我们将以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建设为抓手,用好用活圈内资源,大力推进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黄石科创岛、黄石光谷东科创产业园建设,奋力打造光谷向东重要增长极。 四是推动产业互促互补。我们将以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坚定不移围绕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做配套,大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临空、临港等产业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五是推动民生共建共享。我们将以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切入口,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共抓长江大保护,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同城化进程中有更多获得感。 推动孝汉同城化发展走在城市圈前列 孝感市委书记吴海涛 我们将以孝汉同城为重点,积极融入和参与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做深做实“孝汉同城化”核心内涵。充分发挥孝感“一主之域、一圈之城、同城之地”地域优势和“孝汉一家亲”人文优势,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打造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目标定位,推动孝汉同城化发展走在城市圈前列,为加快建设“便捷、创新、开放、共享、绿色、活力”现代城市圈,深入实施省委“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作出孝感贡献。 做精做优“五个同城化”发展举措。对照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实施意见、城市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主动加强沟通对接,建立完善协同联动推进机制,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要素、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五个同城化”,共同谋划推出一批孝汉同城化发展突破性举措。坚持市级统筹、县区主体、上下联动、全域一体,强化政策引导,广建合作平台,努力形成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全域推进的强大合力,推动“五个同城化”工作不断丰富路径、提升质效。 做大做强“先行示范”重要平台。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产业对接载体,加快推进中国光谷孝感产业园、孝汉产业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孝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川合作区等一批孝汉共建园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共同打造“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发挥市临空经济区、孝南区、汉川市等对接武汉“桥头堡”作用,统筹推进“大临空”建设发展。加快推进硚孝高速二期、武大高速、孝汉应高速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合作事项,尽快形成标志性成果。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在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生态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与武汉协同发力,使同城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两地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 做细做好“三年行动方案”施工方案。围绕《方案》提出目标任务,突出项目牵引,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要求,进一步完善提升年度“施工方案”和重大项目(事项)清单,纳入“五化”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定期梳理,动态更新,跟踪督办,确保按节点保质保量完成《方案》赋予孝感的任务,在推进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中展现孝感作为。 狠抓落实推动咸宁与兄弟城市共同发展 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 咸宁将落实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推动咸宁与兄弟城市共同发展。 突出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集中得力干部抓落实。对标对表,迅速制定武咸同城发展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年度要点和工作清单,建立“六个一”(一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协调机制、一笔专项经费、一定五年)工作机制,挂图督办,久久为功,做到有目标、有行动、有成果、有奖惩。 把握好时度效,聚焦“五同”要求,优先谋划实施一批有支撑力的功能性项目、有牵引力的产业项目和有获得感的民生实事,干一件成一件。聚焦互联互通,推进武咸城际铁路公交化和武咸快速通道、咸宁长江综合门户港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布局;聚焦优势互补,以共建光谷科创大走廊为抓手,探索共建横沟科学城、“中国光谷·咸宁产业园”,深化咸宁与武汉在旅游业、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等方面合作;聚焦联治共保,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保护机制,推进长江、斧头湖等协同治理;聚焦共建共享,深化城市交通、医疗保障、文化旅游等业务一卡通用,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一卡通办”,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既当配角,又当主角,统筹处理好外部协同与内部协调的关系。一方面,强化“9城就是1城”的意识,建立健全对接、协作机制,加强与兄弟城市的竞合,构建各扬所长、相互赋能、相互成就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另一方面,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谋划实施“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的区域发展布局,提升咸宁发展能级和发展质量。 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圈旅游文化市场 天门市委书记庄光明 天门市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下步打算: 加强“政策沟通”。按照与武汉“规划一体、发展一体”的对接思路,制定出台《天门市“融入城市圈”实施方案》,谋划实施“五大”示范工程和“十大”示范项目。同时,对已纳入“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年度工作要点的项目和事项,加快前期工作,尽早启动建设。 加快“设施联通”。围绕打造武汉城市圈西部重要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沿江高铁天门段、武天宜高速、S汉江大桥对接潜江、S天门彭市段对接仙桃等项目,推动汉江天门港与武汉新港合作共建。加快推进“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依托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天门货运站布局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粮食物流产业园。 加力“产业互通”。着力把天门建成武汉城市供应的“菜篮子”、现代制造的加工厂、科研成果的转化地。加强天门经济开发区与东湖高新区等产业协作,建设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模具、智能制造、纺织服装加工等基地,共建车谷汽车及先进制造业大走廊,提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天门生物产业园合作发展质量。推进光谷天门科技城等平台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加深“要素融通”。对接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专项改革试点;争取天门海关建设,推动与武汉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围绕天门“石家河遗址”“茶圣故里”等文化名片,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合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圈旅游文化市场。 加速“服务畅通”。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办”。建立与武汉市校际交流合作机制,推进武汉天有教育集团与我市合作建设武汉传媒学院产学研基地。深化与圈内城市开展工伤、失业保险、就医异地直接结算合作。 全力支持做大做强武汉极核 鄂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 面向未来,作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桥头堡,鄂州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更主动、更积极的姿态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全力支持做大做强武汉极核,深度联动黄石、黄冈等周边城市,以“武鄂同城”示范带动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走深走实。 坚持规划同编,重构城市空间形态。目前,正在全力推动构筑更好支撑同城化发展的主城区—功能区—中心镇组群式城市发展布局,同时依托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武汉新港建设,深化与鄂东城市群的协同合作,努力在探索建立特别合作园区、统一招商和收益分成等协同发展政策上实现突破,加速推动武鄂黄黄联动发展。 坚持交通同网,畅通城市发展血脉。即将通车的鄂咸高速、正在建设的武阳高速、正在规划的梁子湖内湖跨市运输等重点工程,将进一步织密武鄂黄黄交通互联网络。同时,我市抓紧规划建设9条对接武汉光谷城市道路,全面加快构建花湖机场与天河机场客货运输“双枢纽”格局,全力争取鄂州花湖机场轨道交通等3个市域铁路项目尽早纳入国省级规划,推动建设轨道上的城市圈。 坚持科技同兴,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下一步,鄂州将重点探索与武汉共建东湖科学城,联合省级、武汉、黄石、黄冈等设立光谷大走廊建设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实现科技政策同城化、成果转化利益共享、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科技平台共用共享。 坚持产业同链,增强集群竞争优势。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抓好产业协同布局、错位发展,以互补配套提高产业关联度。突出临空特色强链,立足配套武汉延链,探索园区共建补链。 坚持民生同保,促进服务互惠共享。鄂州将稳步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系统互通、资源共享、信息互认,力求更多领域实现共建共享、更大程度实现“同城待遇”。同时,推进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加快实施长江干线、梁子湖、严家湖等水系治理,建立生态治理、管控、保护的联合行动机制,共同打造区域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控平台,推行统一监管执法,探索跨地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以“甘当配角”的姿态主动接受武汉辐射引领 黄冈市委书记张家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系列部署,认真贯彻本次联席会会议精神,迅速组建专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对接,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任务。 一是更高站位认识。牢固树立“9个城市就是1个城市”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明确坐标,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发力点,以“甘当配角”的姿态主动接受武汉辐射引领,以“合唱共舞”的使命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切实扛起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的责任担当。 二是更宽领域协同。全市域、全方位、深层次加强与兄弟城市协同发展、互促共进,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加快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共同把武汉城市圈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主支点、全国重要增长极。 三是更大力度推进。把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对照《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年度重点工作要点,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效清单。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重要工作,亲自抓、亲自督、亲自推,交出高质量答卷。 四是更高效能落实。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点对点、硬碰硬、实打实抓好打通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共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合作建设武汉新港港口、协同发展临空临港经济、共推基本公共服务“一卡通”等标志性工程,以黄冈之为助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成势见效。 坚定不移打武汉牌走昆山路 仙桃市委书记罗联峰 我们将强化“9个城市就是1个城市”意识,全面对接大武汉,同心共建城市圈,加快融入全省区域发展新布局。 坚定战略选择,主动对接大武汉。立足“十四五”,我们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打造江汉平原明星城市”的目标定位。未来五年,我们将坚定不移打武汉牌、走昆山路,重点以建设世界级非织造布产业集群、全国重要食品加工基地为引领,打造城市圈西翼先进制造业中心;以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为支撑,打造城市圈西翼交通枢纽中心;以武商仙桃购物中心、江汉农产品大市场、新型建材市场为依托,打造城市圈西翼商贸物流中心;以仙桃国家高新区和5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为载体,打造城市圈西翼创新创业中心;以环排湖全域旅游组团为龙头,打造城市圈西翼休闲度假中心,奋力实现千亿量级GDP、“双50”目标,着力构建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动力源。 明晰战略路径,加快推进同城化,重点推进“五个对接”。 推进战略实施,合力共建城市圈。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与兄弟城市一道,共同扛起做实做强武汉城市圈的职责使命。一是夯实共建基础。迅速组建专班、健全机构,大员上阵、高位推进,统筹做好武仙同城化发展顶层设计、建设实施和沟通协调。二是推进共建项目。前期我们对标同城化发展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初步拟定了45个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个专班”推进机制,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快动,推动项目落实落地。三是增强共建实效。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并重,充分调动市场、社会和群众力量参与城市圈建设、共享同城化成果。 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定荣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推进同城规划一盘棋。牢固树立同城化、协同化发展的思想,站在武汉城市圈看潜江、谋潜江、定位潜江,立足融入编规划、立足协同谋项目、立足同城搞建设、立足开放促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有关规划,深度谋划同城化项目、同城化交通、同城化产业、同城化设施,让潜江共享城市圈发展机遇、发展要素、发展红利。 推进互联互通一张网。围绕融入武汉城市圈一小时通勤圈、一日生活圈,加密公路网、拓展铁路网、贯通航道网、联通航空网,加快谋划建设武汉至潜江城际铁路、汉江平原货运铁路西延、汉仙潜快速通道、汉宜高速潜江东互通、监利至潜江输油管道、汉江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缩短与圈内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推进科技创新一条链。主动对接“光谷科技大走廊”,推动重点企业与武汉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引进建设重大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着力实现科技研发在武汉、成果转化在潜江。深入实施“招才引智”工程,主动对接武汉丰富的科教资源,培养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着力实现人才培养在武汉、创新创业在潜江。 推进产业共绘一张图。主动配套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依托长飞潜江科技产业园、微电子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千亿新材料产业集群,着力解决半导体及光电显示领域光刻胶、电子级双氧水等“卡脖子”材料问题,打造全省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基地。充分发挥潜江虾稻产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快组建虾稻产业集团并推动主板上市,带动全省虾稻产业化水平加快提升。 推进民生服务一体化。落实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九同”工程,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业务“一卡通用”、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坚定不移发展全域旅游,做活潜江龙虾消费游,加快国家返湾湖湿地公园度假区、曹禺文化旅游城、兴隆生态旅游区、楚国盐泉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新地标。 推进生态共治一条心。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严格实行汉江十年禁捕,扎实推动跨市流域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示范工程,联合开展水生态环境执法,共同打击违法排污,合力共建绿色城市圈。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长江日报 总编辑:王涛值班编辑:周媛婷编发:小婕 END 楚商智库已进驻 新华号、雪球号、头条号、大鱼号、企鹅号、 搜狐号、一点资讯, 敬请
|